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北礵岛上半个世纪的坚守 

2011年11月24日 15: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礵岛上半个世纪的坚守 
北礵海洋站新站房。 林翠慧 摄
北礵海洋站新建地波雷达。 林翠慧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宁德11月24日电 题:北礵岛上半个世纪的坚守   

  作者 吕巧琴 林翠慧

  经过近三个小时海上的颠簸混摇,沿着北礵岛码头一路拾阶而上,记者终于到达北礵海洋站。在由北到南的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61个海洋观测站编织成一条蔚蓝色的警戒线,北礵海洋站就是其中一个。

  福建宁德市霞浦县境内的北礵岛,位于中国台湾海峡北部,距最近的陆地也有30多公里,常年大雾弥漫,大风大浪侵袭。始建于1959年12月的北礵海洋站,就建在北礵岛上,主要为渔业生产、港务、海上船艇活动以及海洋开发、工程建设等部门提供水文气象资料,为海洋环境预报及灾害性预警报提供实时资料。

  北礵是一种精神

  就行政区划而言,北礵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对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海洋人而言,北礵是一种精神。

  1966年9月3日第14号台风引发大浪,直接袭击距离海面20多米高的北礵海洋站测波室。当时,工作人员李贤标和蔡传蔼正在测波点观测,海水淹到了脖子上,他们在浪潮中把记录本举到头顶,用门板堵住观测窗口,坚持了6个小时。他们的坚守,换来了最大波高15米、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的第一手准确观测数据。

  “这里一年之中,有108天是刮8级以上的大风。”见记者到访,站里一位老职工告诉记者,当年他第一次上岛时,在霞浦县城整整等了半个月;北礵是个孤岛,生活艰苦,四周茫茫一片汪洋,岛上不长庄稼,十天半月吃不上蔬菜是常事,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缺水、缺电,不通电话;柴油发电,每天仅供应4个小时。

  海浪和气象两处观测点,位于岛上最险要的位置,每天的人工观测采集简单枯燥又危险。“当时小伙子谈恋爱找对象难,姑娘一听说在北礵工作,一般情况是调头就走。”老职工笑着对记者说。

  “北礵岛地处东海前沿,紧邻台湾海峡北部,能够最早反映风暴潮、台风浪、赤潮等海洋灾害的发生变化,数据最有代表性,所以再艰难也必须坚守!”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党委副书记石少华所说,北礵不仅仅是一个站点,更是信念与精神的传承。

  为了防灾减灾

  “海洋开发,科技兴海,必须了解和掌握海洋环境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异常变化以及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 、消亡规律。”国家海洋局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秦明慧说。

  1959年至今,北礵站从未间断的海域观测,累积了当地海域几十年的水温、盐度、潮汐等资料以及先进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北礵海洋站作为东海的前沿站点,担负着福建省北部海域大气核辐射实时监测任务。为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站里工作人员带上干粮和饮水,不眠不休地坚守在测点上,为国家及时发布海洋核安全监测预警信息,为有效应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及时准确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谈及海洋环境监测,秦明慧对于当前海洋开发颇为担忧。他说,必须高度警惕,提高全社会的海洋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海洋的监测,保护海洋环境,特别是要重视对沿海大型工程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坚守孤岛无怨无悔

  如今,北礵站全自动海洋气象观测采集系统和卫星、通讯数据传输设备已经取代单一观测手段与设备,实现自动化观测;单站点的补充预报工作向区域预报工作发展,实现了一站多点、一站多功能的新局面,全面提升海洋观测、监测和预警报水平。

  “在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将它建设成为国家示范站。”秦明慧说。而坚守北礵海洋站的工作人员对于自己的付出备感自豪,他们说,每天由我们发出的数据,都在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人生的价值所在。(完)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