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大学校长太“超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第三代大学校长太“超人”

2010年07月01日 15:2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尽管学术界、教育界关于“一流大学”的标准还时有争鸣,但无论量化的评价体系,还是内涵提炼的描述,似乎都离不开这样的要素:一流的师资,合理的结构,优良的制度,有效的运作,薪火相传的精神……^大学任重而道远,使命空前繁复。 (摘自袁贵仁为《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所做的序《大学与大国》)

  记者连线《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作者李清川:

  “根叔”类校长本应很正常

  昨日,记者连线《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中国文联出版社)、《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东方出版中心)两书的作者李清川。

  李清川采访过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等30余位国内知名校长。2009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为他的《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作序。

  校长是记忆的“神经末梢”

  李清川表示,“根叔”走红有其时代背景,满足了“80后”、“90后”大学生的诉求。大学校长是每个人对大学评价和回忆最集中的“神经末梢”,因此那句“骂8次”会成为“潮语录”,因为它粘连了有关大学的记忆。

  他认为,“根叔”类校长本应很正常,和大学生共同思考、走近学生,这是第一代大学校长人格化的象征之一。

  他赞同高教专家杨东平的观点,第一代、第二代大学校长的背影已逐渐远去。他认为,第一代大学校长是一组民族文化精英的群像,每一所大学都与教育家的名字相连,如蔡元培、蒋梦麟、胡适与北京大学,梅贻琦、潘光旦与清华大学,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竺可桢与浙江大学,王星拱、周鲠生与武汉大学,马相伯、李登辉与复旦大学……

  1978年之后,“大师办学”的传统得以延续,但大师的身影渐行渐远。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涌现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如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等。这是第二代大学校长。

  世纪之交,校长的接力棒传到当前更为年轻的一代。第三代校长大多学理工科,大多具有在工厂、农村工作的底层经历,他们勇于进取、踏实务实,关注的是赶超一流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形成办学特色、培养创造型人才等等。

  中国大学校长角色太多

  新一代大学校长,遭遇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期。社会赋予大学校长“超人”般的高标准:既是学问家、教育家,又是政治家,还是公关专家和理财专家;这一理想甚至高过西方大学,“中国大学校长比西方校长能干”。他认为,“大师治校”的土壤还没有培育好。

  “西方校长更像中国的第一代校长,更纯粹”,李清川认为,他们已厘清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包括找钱,他们可以通过成熟的募资手段,从政府、社区想办法,“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更从容的状态”,对照国内大学,大学办学还得考虑省市乃至国家政府的角色介入。

  名校长大多为人宽厚

  李清川回忆,采访过的名校长大多为人宽厚,但性格迥异。

  “文科出身的人掌管学校,越来越多,这是好信号”,他介绍,北大原校长许智宏与耶鲁大学校长助理莱温对谈时就说到:“目前中国的大学校长、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多数是学理工科的。而欧美大学的校长多是学文科的,像经济、法律、哲学等等。我希望有一天,北大的校长也是学文科的。”

  “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和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中国大学校长的责任和使命极其艰巨复杂,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部正在书写和有待创造的历史,当然,这种书写和创造的主体,绝不仅仅是大学校长”,在《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一书的序中,高教专家杨东平写道。(记者 李佳)

  网友热议“根叔”总点击超过46万人次

  《长江日报》与某区共同发起的“根叔”现象讨论,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截至昨日,有关讨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李培根的帖子有20多条,总点击超过46万人次。(记者 朱建华)

  历史上的“根叔”

  ◎西安交通大学老校长彭康,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吴玉章先生建国前当过一段时间四川大学校长,对川大发展有重要贡献。现在川大校园里有他的塑像。(雨荷看月)

  ◎历史上,中国“大学校长”曾经是一个星光灿烂的群体。近代的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因其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卓越贡献而垂诸史册、风范千秋。(流浪老农)

  身边的“根叔”

  ◎其实这样的师长还是有很多的,我很庆幸我遇到了,并且他们对我的教导是我这一生的财富,感谢他们。(梦里有条鱼)

  ◎我们广外的校长邮箱大家都知道,听同学说他曾经发过Email提问,校长都回复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本人回复的。(逐风剑客)

  ◎我在巴黎上学,我们现在的校长,可以说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学生,她对学生的要求几乎没有拒绝过,也很少有谴责。她总是给学生很多的鼓励。(童年烦恼)

  “根叔”走红之痛

  ◎“根叔”以谈心的方式跟大家交流,无疑让人耳目一新,备感亲切。可惜,一个李培根是拯救不了中国教育腐朽,而是需要更多的李培根来改变。(天涯海角客1)

  ◎一个只是“正常”说话的校长,就让我们的学子感激得痛哭流涕,可见我们的学子生活是怎样的痛苦环境。难道身为校长讲话不应该说些实话和关心自己的学生吗?(jiayufeng918 )

  ◎其实“根叔”的演讲本来应该是所有校长都应说出的话,可是现实中只有“根叔”才说出这样让人产生共鸣的演讲。可见,人们现在最想听的是真话、实话,而不是官话、美话。(粽子香香)

  “根叔”现象之思

  ◎“根叔”平平无味的话就怎么能引起那些学子们的热捧呢?说白了,我们已经习惯领导们发表“重要讲话”了。难得有领导发表了不重要的讲话,感觉很新鲜,也很亲近。(持证LM)

  ◎有的学生上了几年大学,只在毕业典礼上见到了校长身影。更多情况下,校长成了“外长”,他们游走于官场、交际场,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感和生疏感。(很想念她)

  ◎“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根叔终于说了一句真心话,原来我们的社会容不得批评,所以他说:“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禾禾12)

  呼唤更多“根叔”

  ◎有人曾这样说:“做领袖的人有两种,一种使人慑服,一种使人悦服。毫无疑问,教育工作者应当使人悦服,而不是慑服,因为教育的出发点是爱。”(很想念她)

  ◎当所有人不“根叔”的时候,“根叔”就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其实,“根叔”是个形容词,只是很多和“根叔”同一个身份的人是意外。(木水木乔)

  ◎这种在学生面前不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做法,不同样值得其他校长、老师学习吗?现实中,又有多少校长、老师能这样随便,让学生没有距离感呢?(seven506)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