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内学生发展不均衡应引起关注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班级内学生发展不均衡应引起关注

2010年07月01日 15: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记者在基层学校采访时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教师们面前出现了一个日益突出的新问题:平行班学生学业程度差异大,教学难以兼顾全面。在有的初中校,相差一二百分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的现象并不鲜见。“当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别达到单科20分以上时,对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温州市瓯北三中教师李建友告诉记者。

  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实践者已将目光移到教室,关注同一教室内的班级教育均衡。“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同样进步,得到发展。”在日前由华东师大和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级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发出共同的呼吁。

  课堂上“抓中间带两头”引争议

  深圳某学校一位家长对记者抱怨,孩子回到家总说在班里感觉“不爽”,主要原因是“同学水平差得太多”。“比如英语阅读课,孩子说班上有好几个同学根本读不出来,老师为了避免有的同学被落太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些同学身上,全班都等着不会读的同学。”这位家长说,这种情况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也存在,“白读”的勉强跟着,渐渐磨灭学习热情;“陪读”的浪费时间,同样感觉不到学习乐趣。

  李建友有自己的切身体会:班级内学生学业水平有差异,若照顾了学习好的学生,就落下了成绩较差的那一部分,反过来也行不通。“我们很多教师只好对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保持同样的进度。这种‘抓中间带两头’的策略,多数时候只是满足中等生的需要,对‘两头’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公平。”李建友感慨地说。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指出,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更加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该校熊川武教授认为,今天提倡的教育公平,应是“平等对待同样的人、差异对待不同的人和优惠对待弱势的人的统一”。

  分材教学让优生更优弱生上进

  廖珩荃是深圳市文汇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他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是班上倒数,初一期末英语只考了8分。在学校的自然分材教学实验中,他根据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二上学期就达到及格水平,到初二结束时英语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文汇中学是一所聚集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因为开展自然分材教学,近年来被评为区优质学校。

  廖珩荃所受益的自然分材教学,是一种因人分配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实施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编定学习指南并进行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必再等其他同学的进度,实现“知者加速”,保障学习的灵活性。随后的“结对互帮”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各异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一起合作互帮,共同进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进行有限的引领、总结和释疑,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掌握上。

  文汇中学校长田介成告诉记者,让优生更优、弱生上进是自然分材教学的目标。在3年的实践中,自然分材教学通过自学互帮、讨论交流、知者先行等环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异质均衡——使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学习条件,还为相对落后的学生提供了教学补偿。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指出,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条件性均衡主要指向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性均衡则指向个体和班级,当前应采取如自然分材教学等手段,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同样进步,得到发展。

  薄弱学校课堂内均衡需扶持

  “当前,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实现薄弱学校学生的全体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学校因此特别关注课堂内均衡。”上海市平乐中学原校长周纪平表示,薄弱学校课堂内均衡亟须教育科研工作者“拉一把”。

  有学者呼吁,教育研究应更多关注弱势学校。“而现状是,相当多的研究者都是在条件好的学校展开自己的课题,因为怎么做都出成果;而在薄弱学校搞研究,既缺经费难度又大。”一位教科研人员说。

  在薄弱学校进行科研的“回报”是丰厚的:10年前,周纪平担任校长时,该校曾是上海市金山区最薄弱的学校之一。当时,由熊川武教授领衔的一支专家团队来到这里,指导他们开展理解教育和自然分材教学实验,着重抓了“让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道进步”。短短两年,学校就从生源薄弱、师生对立、教育质量低下的困境中走出来,成为全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而作为一所曾经薄弱的农村初中,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中心中学实施自然分材教学3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现在周边地区的学生都慕名来这里求学。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