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 20%的大学生开始青睐“网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网络时代 20%的大学生开始青睐“网读”
2009年03月25日 14:12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4月23日,是第14个“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号召, 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在信息社会,年轻人阅读习惯怎样——

  在以数字、网络为主的21世纪,大学生阅读情况有什么变化?“世界读书日”前,我们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发放了100份问卷进行调查。

  61%的同学有定期阅读习惯

  一半同学平均每月读1-3本书

  “你有无定期阅读习惯?”对这个问题,61%的同学选择了“有”。

  “你平均每月读多少本书?”将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1至3本,选择5本以上的达10%,另有17%的同学读书低于1本。许多同学表示,他们读书不会只盯着一本,而是几本书同时“开工”。

  八成同学保持每天阅读或两三天阅读一次的习惯。每次阅读“1小时”或“1至3小时”的同学分别占到39%和47%,每天阅读时间超过5小时的同学多来自大三。

  能每天阅读的人数百分比从大一至大三递增,可见同学们的阅读习惯有随年级增长而逐渐养成和固定下来的趋势。

  低年级同学阅读多源于兴趣

  高年级以填补知识和技能为主

  在调查中,当问及“阅读目的”时,选择“兴趣爱好”和“获取新知、提高修养”的分别占30%和22%。其中,低年级同学倾向于兴趣爱好,高年级同学多以“专业学习需要”、“填补知识和技能空缺”为阅读目的,休闲阅读人数几乎为零。

  正在忙于准备商务英语考试的06级新闻系一位女生说:“对大三学生来说,阅读越来越有目标性。大一、大二时,我们会看别人推荐的书,比如会把系里推荐的书目读下来,像大一的《沉默的大多数》、《乡土中国》,大二的《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这对初来大学的我们来说就像一种精神上的启蒙。而现在我有清晰的职业需要,读书也就更有选择性了。”

  20%同学选择时髦的“网读”

  53%的同学仍以“看书”为主

  在电子浪潮冲击下,53%的大学生仍以传统图书为主要阅读媒介。08级社工系一同学的话很有代表性:我喜欢打开书之后那种淡淡的油墨清香,高中时代最憧憬的大学景致之一,就是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读书。

  调查显示,35%的同学每天至少去图书馆一次,29%的同学每周去图书馆2到3次。在每天都去图书馆的同学中,大三的同学占的比例最大,超过半数。

  有 20%的同学选择了时髦、省力的阅读方式——“网读”。虽然纸质图书仍是主流,但抽样调查可见,以图书为阅读媒介的趋势在下降。100名同学中,08级以阅读纸质图书为主的有27人,07级为18人,06级仅为15人。07级中文系一个同学说:“我们不去图书馆,通过网站的读书频道、小说阅读网等,就能快捷地获得想要的书籍。”

  文学艺术类及专业、教辅书受青睐

  在高校,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是文学艺术类和专业、教辅类的书籍,半数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这两个类别。

  教辅类图书的火热向我们传递出一个信息:就业、考研的激烈竞争,使同学们热衷于能够“立竿见影”的图书,这点在对英语教辅书上体现尤甚。单词宝典、新东方系列英语教辅,几乎成为每个同学的必备藏书;而GRE、雅思等一系列英语认证考试,被大学生看作是出国之前的“规定动作”;此外,司法考试、人力资源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得教辅书籍异常盛行。

  除文学艺术和专业、教辅书外,排名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人物传记类图书、哲学与政治思想类图书、科技及计算机类图书……个别同学还对考古类、领导能力、企业文化方面的书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 杨月 赵倩倩 冯竞贤)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