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另类选课经”令人忧 只重给分好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校“另类选课经”令人忧 只重给分好坏
2009年09月03日 11:40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问授课质量 只重给分好坏

  “这位老师节节课点名,打分还特别紧,勿选!”“这一门课上课是看电影,考试是一篇观后感,推荐!”本市高校陆续开学,选课在即,校内论坛上不约而同出现多篇“另类选课真经”。据了解,学生选课时不问授课质量只重给分好坏的怪现象,在高校中并不鲜见。教育专家指出,学生如此浮躁,教育质量堪忧,校方应尽快加以引导。

  目前高校培养人才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按照学校下发的本专业选修课程目录,根据本专业培养方向以及学分要求,自己决定“课程表”。这一机制本意旨在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更加积极。然而,部分学生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好经”念歪了。如有人戏称自己启动“GPA导航系统”,一切以GPA(grade point average的缩写,意为学年平均成绩,也称绩点)为主,选课只选给分高、考试容易的老师;也有学生“以点名论英雄”,对上课管理宽松、学习轻松的课程趋之若鹜。

  与之相应的,部分学生在口耳相传、甚至网上交流中,评价老师也有了另类标准。“坏”老师:“他是CD刻录机,期末专门给C和D,毫不留情!”“她是德芙巧克力,考试卡得严格,总给D和F”。“好”老师:“只在期末点一次名,分高”、“讲课就是照本念,睡觉也不打紧,不点名,平时成绩写一篇论文”。探究原因,不少学生振振有词:如今就业压力大,不管是升学还是出国,都需要漂亮的成绩单,所以选课时首先要打听清楚给分好坏。甚至有学生直言,“能有付出少、回报高的好事,何乐不为?”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熊思东指出,追求给分高、管理松的老师,其实是浮躁心态的体现,学习上抱有“不劳而获”思想,对自己的成长非常不利。大学生选课理应秉持两大原则:一是补缺,审视自身知识结构存在哪些缺陷,有意识地选择相关课程进行补充完善;二是“追星”,充分享受高校专家资源,追逐教学质量佳、科研水平高的真正“牛人”才是正道。

  也有专家指出, 在我们指责学生浮躁、盲目的同时,是否也应从选课现象中看到教学之缺,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如,培养更多授课自成一派、专业造诣深厚的明星教师,吸引学生争相追捧;探索更为灵活、高效的考核方式;尝试更为科学的课程设置,让专业要求与学生兴趣更好融合。本报记者 彭德倩 本报实习生 曾艺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