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意义有多大? 小学生学“国学”重在熏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国学,意义有多大? 小学生学“国学”重在熏陶
2010年04月16日 11:27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日前,广州市某小学举行了一场国学诵读展示会,台上,孩子们穿着古装,摇头晃脑诵读经典,台下,家长、老师报以热烈掌声。

  近年来,对于小学生是否合适学“国学”,家长们一直争议不断。今年春节晚会上,一个7岁小女孩倒背《百家姓》的节目更是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小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国学”?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麦志强教授指出,孩子从小接触“国学”熏陶,有利于整体素质的培养,但不应以此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撰文:李亚妮

  6岁孩童熟背《三字经》

  日前,广州市华师附属南国小学举行了一场“国学诵读展示会”,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位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向台下的家长展示自己的国学成绩,主要以诵读经典为主。其中,一个6岁的小男孩更是熟背《三字经》,引起大家阵阵掌声。“是否支持孩子学国学?”大多数家长表示了肯定的态度,但也有家长“蒙查查”。“其实,这么小的年纪学国学到底好不好?我也不知道,随学校吧,只要孩子不觉得有负担就行。”一位张姓家长说道。

  学校:

  有助培养道德品质

  该校校长张素霞谈道,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国学经典渗透,但他们觉得应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典文化精粹,既是滋养孩子品质,也可提高语文技能。“我们从2004年的时候就开始探讨在小学阶段开设国学课,一二年级学《三字经》、三四年级学《千字文》、五六年级学《论语》、《老子》,每个年级每周只有一节国学课,不增加学生负担,在每天早读前的十几分钟里诵读就可以了。”

  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学这些艰涩难懂的古典知识,会不会太困难,意义究竟有多大?张校长回应道,虽然孩子们当时读的时候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不要紧,读得多了,运用也就很自然了。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然很拗口,但当学生真正帮助过弱小之后,他就很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专家说法:

  不求甚解

  重在熏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麦志强教授谈道:“什么是国学?就是指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比如四书五经。这些人文素质的积淀,虽然不能说把每个孩子都培养得很伟大,但最起码,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心目中有了一个参照物,他的人格可以得到熏陶。”

  作品选择很重要

  国学,要怎样学才有意义?麦志强教授指出,授课老师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及社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教材。“既然付出了时间学习,就要学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三字经》,这是从礼仪方面教育孩子的,适合低年级段的学生;《千字文》则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知识,适合高年级段的学生。”对于今年春节晚会上,一个7岁女孩倒背《百家姓》的现象,麦教授认为这样的国学学习意义不大,更多的是一种炫耀。

  不将国学列入考试范畴

  在大多数人眼里,国学教育就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古典诗文,这样不仅增加孩子负担,还会影响他的创造性思维。对此,麦教授强调道:“国学教育必须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进入考试状态,完全以孩子的兴趣为主,熏陶、渗透,不用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家长讨论:学国学,意义有多大?

  赞:可作为一项个人专长

  我是赞成孩子学“国学”的,一直遗憾自己的古文底子薄,跟别人谈话也从来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就买了卡通版的《三字经》,每天跟他玩的时候顺带说几句,现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也将《三字经》熟读于心。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很懂事地将水果拿给客人的小孩子,并煞有介事地说了句:“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惹得客人连连赞赏他。我觉得孩子能将自己的东西“炫”出来也是一种本事,他能根据场景熟练运用,未来社会,不正是需要这样的人才吗?

  ——一年级学生家长 武文

  赞:潜移默化中培养品质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是最难“教”的,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来的,学“国学”的意义并不是简单地背诵几首圣贤的名句,更应该重视其精神实质,老师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一般来说,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就能达到一定高度,而且教这门课的老师也都会很注意言传身教的,所以我还是赞同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些经典,毕竟13岁以前是人生记忆力、接受力的黄金阶段。

  ——三年级学生家长 胡女士

  弹:把“百草园”还给孩子

  教育大纲中规定了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会背70首古诗,这已经渗透了很多国学教育,为什么还要额外增加孩子的负担?说到底,还是学校、家长的功利心理在作怪。学校总想办一些特色,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却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幼小儿童正是各种生理器官及心理官能快速成长的时候,游戏、涂鸦、幻想、唱歌、跳舞,与大自然接触,与大自然交流,在大自然中感动和接受陶冶,孩子需要的正是这些精神食粮,把孩子“百草园”还给他们吧。

  ——四年级学生家长 吕先生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