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上万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教育获假文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湖北上万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教育获假文凭
2009年11月19日 07:13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假的真文凭吗?有!湖北的上万中小学教师就碰到了这种稀奇的事情。

  他们参加原湖北教育学院的远程现代教育,毕业后,取得的文凭上标有教育部文号,却通不过教育部验证,只能在湖北省内通用。

  正规学校颁发的毕业证竟然成了“地方粮票”。背后有什么隐情吗?

  “毕业证上盖着正规大学的红印、钢印,却无法通过教育部认证,成了‘假证’!”湖北宜昌的李平(化名)为此急了半年多。年底将至,难得的工作外调机会可能泡汤,李平直说:恼火!恼火!

  湖北教育学院:开办远程教育,颁发“本科文凭”

  李平原在湖北一个山区县任教。1999年底,宜昌教育学院(2008年2月组建为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到学校宣传:省属的湖北教育学院(2007年3月组建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办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学制两年,利用寒暑假学习,修完全部学分,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本科文凭。李平认为这是一次提高学历的机会,于是和几名同事一起报名。学费分批交,加上书本费等,每人共约4000元。

  两年攻读,李平于2002年7月拿到“毕业证”。此证注明:学生李平于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在本校(院)计算机专业网络教育学习,修完本科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落款为:校(院)长严文清印,还有湖北教育学院红印;批准文号为教育部(84)教师字003号。时任院长严文清现任湖北第二师院党委书记。

  教育部:这是假文凭,你们上当了,要报公安机关

  今年5月初,李平到深圳一家单位应聘,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可以办理调动。正当李平喜出望外时,文凭出了岔子,调动被卡住:原湖北教育学院所发“本科毕业证”交由深圳市人才部门审核,在教育部指定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验时,显示无法验证。

  “会不会是网络有问题呢?”李平到教育部授权的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现场验证。此中心5月4日书面回复:经核实,该院(原湖北教育学院)无网络教育办学资格。

  李平和家人先向湖北第二师院负责成人教育的继续教育学院反映此事。继续教育学院有关负责人答复:我院远程教育只办了3年,当时有湖北省教育厅文件,属于合法办学,后来因为政策原因叫停。可以肯定,这个文凭是真的,在湖北省内是有效的。至于为何无法通过教育部的验证,现在说不清。

  李平回忆,当年没见到招生简章,也没人提示所发文凭只在省内有效。他直接向教育部有关部门咨询,回复是:无法通过教育部指定网站验证,说明这是假文凭。你们上当了,要报公安机关。

  据了解,此类事件在湖北黄石等地也发生过多起。他们不解的是,毕业证上有教育部文号,为何通不过验证呢?本科文凭应全国通用,原湖北教育学院发的毕业证怎么成了“地方粮票”呢?

  李平说,教师资格认定、教研室等有关教师的业务都由省教育厅委托湖北教育学院承办。基层老师将其视为“系统内的”,甚至是“顶头上司”,总觉得不会有假。那时很多原打算参加成人高考的,都改变计划,参加这个远程教育。

  “这个问题我们学校肯定解决不了……”

  11月17日,带着几位当事人的疑惑,记者找到省属的湖北第二师院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科一位工作人员说: 2008年已经有人反映这个问题,我们已向上级领导报告了。当年省教育厅为此下过文件,招生办学、颁发文凭是有根据的。而且这个远程教育是专门为省内中小学教师开办的,文凭只在省内有效。“报名的教师对此应该知道,至少教学站是清楚的。现在出了这个事,责任也不全在学校。”

  记者辗转找到这份红头文件,这是由湖北省教育厅发的《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通知》,编号为鄂教科(2000)014号,落款日期2000年8月17日,发往湖北省各市、州、县教委,各高等学校。湖北教育学院等高校被确定为试点。但是,这份红头文件没有提及学历有效范围。

  这位工作人员说:原湖北教育学院当年办了两届远程教育班,有二三十个教学站,共招生约12000人,覆盖全省各县市。另外还有两所试点高校,招生人数不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学校肯定解决不了,本着对社会、对考生负责的态度,我们两个月前已向省教育厅打报告,请求解决,暂时还没回音。”

  11月18日,记者就此电话采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询问李平等人毕业证上的“教育部(84)教师字003号”具体含义,工作人员回答:没听说过这个,教育部文件文号也不是这样编排的;而且,规范的毕业证上不会标注文件编号。

  眼下,李平他们感到沮丧,“这事涉及上万人,恐怕很难解决。”(本报记者 张志峰)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