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出现“山寨”现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沪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出现“山寨”现象
2009年06月04日 16:04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沪上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令人眼花缭乱。专家告诫——

  德育课程设计切莫硬贴标签

  一所小学有110位教师,竟要开79种所谓的校本课程!昨天,由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办的2009年上海市小学德育主题论坛在嘉定区南翔小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专家们提出,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山寨”现象,有些课程完全没必要套上“校本课程”的帽子,强行贴上 “德育”标签。

  目前,沪上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眼花缭乱,涉及文化、艺术、经济等诸多方面,如“诗歌吟唱”“民间剪纸”等。但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余慧斌指出,部分学校的德育课程设计陷入“山寨化”误区,为把学校局部特点放大做成办学特色,一定程度给学生造成困扰。比如,某所学校为了把剪纸作为民俗教育的特色,不仅开发了剪纸教材,还要求千人同上剪纸课。余慧斌认为,学生个性和特长都不一样,把剪纸作为一种选择性的兴趣小组较合适,但用行政命令推广,还将其上升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高度,反而让校本课程变了味。

  余慧斌说,一些学校搞新童谣课程,要求儿歌教育要渗透语、数、外、德育多门学科内容,但“小小的儿歌如何能承载如此多的内容?”更有甚者,一所拥有 110名教师的学校竟开出了近80种所谓的校本课程。这些都是不符合课程设计规律,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达不到课程效果。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杨江丁认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及其发展规律,要有规划和设计。“校本课程不能单纯以道德科目、道德要素为课程内容,应该反映一所学校的独特文化和本土地域特征。要减少质量不高、开设随意、缺少评价和设计的‘山寨课程’。”南翔小学就是利用南翔古镇的悠久文化资源,设计了一套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乡土文化课程,课程分成几个系列主题,有针对低年级的探寻古镇传说、历史,也有针对高年级的学做古镇特产、探寻古镇腾飞等。学校还制定了一套不基于分数的课程评价方式,学生可自由畅谈学习感想。

  本报记者 马丹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