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扫盲处“关张” 各种新式扫盲活动兴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部扫盲处“关张” 各种新式扫盲活动兴起
2009年07月13日 09: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王岱在教育部工作20多年了。今年年初,他在部里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部门——扫盲处,悄然消失了。

  有人问曾任扫盲处处长的王岱,是不是国家不重视扫盲工作了?王岱笑答:“这证明我们的文盲快扫完了啊。”

  1949年,全国有3.2亿名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王岱还记得家里的长辈说,以前,老家村里的人多是文盲,不会写信,出去打工就在出门前请人把信封和信都写好。每到一个地方就寄回一封信,给家里报个平安。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在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将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毛泽东亲自到会,会议明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在扫盲工作最受重视的年代,国家扫盲委员会为部级建制,后改为全国扫除文盲协会,会长赫赫有名——副总理陈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尝试过各种办法扫盲。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成立合作社的时候,需要记工分,可是农民连一二三四五六都不会写。团支部办了一个记工员学习班。两个多月,让100多个青壮年每人学会了200多个字。毛主席写了长达800多字的批语表扬。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1966年之前,全国共扫除文盲1.0272亿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扫盲工作的任务依然很繁重。数据显示,1982年的文盲数为2.35亿。当时,农民进城打工的潮流正在兴起,“不识字”成为进城的一大障碍。王岱去湘西调研,听到一个“文盲变流氓”的故事:一个不识字的农村男青年,上厕所分不清楚男女,进了女厕所,被人骂作“流氓”。

  王岱说,当时到农村去检查扫盲成果常用的一种方式是,随手拿过一张报纸,找篇文章找个词让农民解释并造句。

  到 1990年,全国还有1.82亿名文盲,占人口总数的22.2%。不过,此时扫盲工作的任务有了新变化。很多不识字的温州人,要到海外去做生意。当时,电信远没有现在发达,信件依然是与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为此,当地不少乡镇在举办正常的扫盲班的同时,又办起了外语扫盲班。

  当地干部对王岱笑称:与其叫“外语扫盲班”,还不如叫“护照培训班”。不少外出打工的温州人,读完这个班依然认不全26个英文字母,他们要学的就是认识护照上的那几个单词,尤其是学会“CHINA”(中国),还有,在国外写信的时候能把信封上的地址写清楚。

  2000年,中国宣布:已经实现了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全国成人文盲率降至9.08%,青壮年文盲率降至4%以下。我国终于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此前一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主题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系列公益广告。当河南省唐河县农民教师马景武带着自己的“识字歌”与张艺谋、袁隆平、张海迪等名人一起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这位50年代众人熟知的扫盲模范,着实把当代的年轻人“雷”倒了: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是谁啊?

  识字不再是农民最迫切的需求了。王岱去云南搞调研,碰上这样的事情:当地农民看给庄稼打虫子的农药很好用,家里的猪生了虫子,就给猪也喂这种药,结果把猪吃死了。他在山东调研时,当地正在开办一个果树栽培的夜校扫盲班,教室内外站满了人,满场闪动的是农民迫切渴求技术知识的目光。

  教育部门逐渐完成了识字扫盲的任务。现在扫盲课堂上讲的,是“怎样使用抽水马桶”、“怎样使用洗衣机”、“交通规则”等城市生活常识,讲如何谋得一技之长等。

  “司法扫盲”、“卫生扫盲”等各种各样的新式扫盲活动,正在向农村渗透。王岱说,目前虽然扫盲处没了,但共有12个部委分别承担了这类“行业扫盲”的任务。本报记者 原春琳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