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稀缺,更应严惩践踏公平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公平稀缺,更应严惩践踏公平者
2009年06月30日 15: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考前曝光各种加分腐败,高考时曝光考场舞弊,高考后曝光高考移民和身份造假,这已成为媒体监督高考的一个常规路径。媒体不约而同的聚集也会使某个地方成为典型——今年重庆“不幸”成为舆论曝光的焦点和炮轰的火力点,新华社曝光重庆31名考生为加分而改民族,其中包括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之女,重庆今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巫山县招生办公室主任之子。两位官员皆承认错误并向公众道歉,声称愿接受任何处罚。

  有关部门在确认违规变更民族身份的事实后,已取消了他们的加分资格,并表示正协调一个完整的措施,严处参与更改民族身份的官员——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严处,不知道“严处”是否忽悠舆论之辞。无论如何,仅仅“取消加分资格”是绝对不行的,那样轻飘飘的惩罚,无异于在鼓励掌权者凌驾于规则上肆意践踏公平。在一个公平稀缺的年代,更应严惩那些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中的践踏公平者,尤其是在“高招公平”和“教育公平”——这个堪称社会公平底线的事务上。

  按照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公安部《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身份有关规定的通知》,对于弄虚作假、违反规定将汉族身份变更为少数民族身份的考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招生考试机构,取消其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有关责任人员也将受到处理——无论变更民族身份有怎样的借口和怎样特殊的身份,有怎样让人同情的因素,对其处理都不能违背这个规则。否则,制度将毫无公信,规则将形同虚设,人们对公平的信仰也将荡然无存。

  最让人心生同情和无比惋惜的是那个高考状元。如果没有身份造假,没有利用父亲的权力资源,也一点不影响其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而如果依据规则,虽然是高考状元,虽然实际未从变更身份中受益,但他的录取资格仍将被取消。正因为此,甚至对权力腐败深恶痛绝、仇官仇到近乎变态的许多网民,也对招办主任的状元儿子产生了同情,不忍取消高考状元的录取资格,希望有关部门能原谅这个无辜的孩子。

  虽然我也对这个倒霉的高考状元充满同情,但还是认为应坚守制度原则,不能因为“高考状元”的特殊身份而放弃原则。很多人说他无辜,我并不认同,一个快20岁的成年人,在高考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不可能不清楚变更民族身份所包含的利益和造假意味着什么,不可能“根本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即使许多事情都是他为官的父母操作的,但他作为最大可能的受益者和有能力阻止这种造假的人,应该为这种造假付出代价。还有,不少人说他事实上没有从造假中获益,作为高考状元,他根本无须依赖加分就可以上最好的学校——这种辩护也站不住脚,造假事实的成立,并不以是否最终从造假中受益为前提,只要造假了就该依法惩处。高考状元只是一种侥幸和偶然的结果,这并不能遮掩其变更民族身份骗取加分的企图。

  很多人都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理由原谅他,我认同一个网民的留言:犯错就要接受惩罚,不要说什么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去看看我们的孩子吧!他们现在都是什么样子了。为什么现在孩子不好管教,没有责任心?为什么现在少年犯罪越来越多?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没有惩罚机制。小孩现在都明白,无论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都会得到“上帝”原谅。

  造假者必须依规得到惩处,更何况这是诸种造假中最恶劣的造假,官员利用公权资源进行造假。两起造假,一个人的父亲是县招生办主任,另一个的父亲是副县长,虽然两者都辩称自己没有利用公权资源,可这样的诡辩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在许多掌权者竭力利用权力资本牟取私利,许多官员用尽每一分权力、将每一点权力变现为现实利益,没有权力创设权力也要兑现利益的现实语境中,叫人如何相信县招办主任的儿子改了民族身份却没有利用父亲一丁点儿权力。在既的监督体制下,这样的权力操作并不容易被监督到,曝光几率非常低。正因为暴露几率很低,所以更需要对偶然曝光的案例进行严厉的惩处,暴露一起严惩一起,抓住一个严打一个,否则制度没有任何威慑力。

  没有任何借口,订立了制度就该严格遵守,我们不幸生在一个公平稀缺的年代,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诸种价值的权衡中,选择捍卫刚性的规则,容忍刚性的规则可能包含的种种有悖人情之处,这是我们在情感上必须支付的代价。我并不主张把责任都推给孩子,其实最该受到严惩的应该是利用权力替他们造假的父辈。我还以为,仅仅严惩造假者还不够,那只能给人们传递“抓住了算倒霉,抓不住算幸运”的投机暗示。我们还应该反思种种加分政策的制度原罪,也许正是不公平的加分制度,刺激了许多人心中贪婪的魔鬼。曹林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