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公平不全寄于高考改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人的发展公平不全寄于高考改革
2009年08月10日 16:02 来源:长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媒体报道,目前正在紧张起草中的《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高考改革有所涉及。参与该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对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个方案,主要是要解决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这与日前国内一家民间教育智囊机构发布的“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相同,即如专家所言“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和官方的这个规划纲要自今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既有信息看,二者改革目标的统一可视为一个积极信号,在根本方向上取得共识,可以凝聚改革的更多动力。现在废除高考制度的声音时有出现,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高考命运的走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考试作为检测人才的手段,有它存在的价值。祛除高考制度深积的弊端,还要在现实改革里寻找出路。

  在以往的高考改革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高考公平问题。中国恢复高考30年,一方面知识价值取代政治标准,人作为生命个体需要发展的价值导向得以确立,但高考制度的公平问题正饱受质疑,考试舞弊、违规加分、高考移民、唯升学率论等各种问题使得人们对于高考的心态非常矛盾,爱之深,也责之切。无论是分省命题的改革,还是考试科目的改革,又抑或是考试技术、录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否能增进公平,成为民众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动机。

  但是把目光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范围内,高考改革还有更为根本的目的。我们知道,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评价和选拔方式,但这种公平只是社会价值诉求的一种,把年轻人的命运系于高考,这不是高考改革的目的,保障以考试获取进入社会的身份的公平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高考改革更为根本的目的是让高考回归它在社会中的应有位置,让高考带给人的心灵的负累,精神上的紧张,竞争的残酷,以及所付出的巨大成本得到根本的缓解,使高考连接教育价值的根系,不再是一个分发身份标签的程序。

  很大程度上,教育的水平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程度。从世界范围来看,每一个国家都希望拥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作为一个理想,这很难由高考改革自身来完成。高考改革之外,需要社会的改良,高考之外应当有其他的机会让人去把握。如果一个人不经历高考,是否就是失败,如果一个人上不了大学,是否就意味着人生的灰暗,如果一个人在高考前止步,是否预示着他只能对未来作无望的喟叹,这些问题非教育改革自身所能承受,它们超出教育公平的范畴,而为社会公平所包含。

  高考改革的出路在于,如果说想要进入大学,那应该是容易的,机会有许多,如果要进入好的大学,则应当通过努力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考试程序、招录程序公开、公正。除此之外,一个人的发展不是只有高考一途,社会流动应该多元化,应有其他的通道让国民寻找到发展的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哪怕付出艰辛,但希望总在,这是社会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本报评论员 肖擎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