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真的不该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鲁迅作品,真的不该撤
2009年08月14日 13:59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幅撤掉鲁迅作品的消息,引来众多争议。据说,《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虽然人教社随即否认将大幅削减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但近年来在教育界和学界一些人士那里,裁撤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声音,却时有所闻。两年前,《阿Q正传》不是也曾被“踢”出了某地的中学语文课本么……

  “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一位中学语文研究员的这番说辞颇具代表性。他认为,时代在进步,作品和作家也都在增加,适当压缩鲁迅的作品,并非要抛弃鲁迅,而是争取选录更多优秀的作家或作品,丰富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这样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不可作简单片面的理解。

  如果以“时代”作为作品优秀与否的考量尺度的话,那么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超越时代的,这是无论文学史还是社会史都公认的事实。而且,更为重要的,鲁迅的作品绝不仅是以反映时代为特色,而是以阐释人性深度为特质的。以“时代”为理由,说明鲁迅作品过时了,应该讲还是没真正读懂鲁迅作品。

  当然,鲁迅的作品比较难读。深邃的思考、春秋笔法和特定的写作环境,决定了鲁迅作品不是那么特别好读。鲁迅的研究者们曾经坦言,没有一定的学术积淀和人生实践经验,是难以体验鲁迅作品的深义的。这种高水平的思想内涵,和高超写作艺术表现手法,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师释其要义于前,要完全理解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可是,不那么容易读,并不能成为大幅裁撤鲁迅作品的理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只普及不提高,科学文化不能很快进步……”不能因为不好读,甚至读不懂,就不要鲁迅的作品。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如果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艺术表达能力,等等,鲁迅的作品恰恰是合适的选择之一。

  笔者相信,人教社的语文教材不会也不应大幅削减鲁迅作品。不过,时有所闻的“撤鲁”之声,倒应引起人们对如今中学语文课本选文乃至人文教育模式方面的某种担忧。那就是用娱乐性取代严肃性、用可读性取代思想性,社会上确实有这么一种以轻浮替代沉重、以低俗排挤崇高的价值倾向。如果这种倾向开始影响我们的教育,而所打的旗号就是所谓的“时代性”,后果会怎样呢?这里,并不是说要我们的社会永远沉重,那当然是不合理的,更不现实。但是一个不重视思想的社会,一个轻飘飘的社会,一个把精力用于玩文字游戏的社会,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这倒是为许多历史实践所证明了的!

  鲁迅作品,真的不该撤。王 多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