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索捐建大学,是耻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强行索捐建大学,是耻辱
2009年11月16日 09:29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方小晶

  关于强制捐款的新闻,我们已听得耳朵长老茧。所以,当贵州铜仁为建大学向干部索捐半个月工资的消息出来后,网络上是波澜不惊,甚至很快淡出了各大网站的新闻首页。

  但铜仁的索捐比起其他一些地方,又有些不同,或者说,更值得同情。铜仁是贵州最穷的地区之一,从政府网站看到,该区1-10月的财政总收入只有 18.70亿元,还比不上浙江的一个经济中等县。穷人家的媳妇难当家,刚巧又摊上要建大学这么笔大支出,难免捉襟见肘。为了教育事业而索捐,还算是个高尚的理由,更何况对象也仅限于干部,普通老百姓仍以自愿为前提。

  当然,同情并不代表理所当然。任何形式的索捐都不该被倡导,尤其是发生在为法纪与公信代言的政府部门身上。眼下索捐已被叫停,但公众又开始为这所大学的命运担心了。难道非得捐款,才能让大学建起来吗?

  从新闻中看到,铜仁动员广大干部捐款的学校,名为铜仁学院。铜仁学院是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学院,在2011年前必须通过贵州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评估验收。评估成功与否,关系到铜仁学院的办学资格——建一所大学投资巨大,但最大的土地成本显然可以以政府无偿划拨的方式取得,那么剩下的成本,用5年的时间靠地方财政还难以消化吗?毕竟,这不是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而是摆在政府台面上的一本很清晰的账目,在每年的财政预算表上,早该有所计划。5年时间不算短,化整为零,每年往篮子里放点,估计就差不多了。

  一所大学对于地方的意义不言而喻。倘若真拿它当头等大事,那么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就该把它放在首位。放在首位就意味着先把它的钱留出来,剩下的才能干别的事。但许多地方政府,往往是先保住自己的那块,公务支出去年是多少,今年也不能少,该建的大楼照样得建,该买的公车指标照样得用足,然后到了教育、医疗等民生投入时,钱就不够了,一分钱要分成两半花。此时,就到了强调财政困难的时候了。

  行公务节俭之风,支持大学建设,那才是真抓实干。这时候说不定不用你宣传动员,群众就自发把捐款送上门来了,因为你让老百姓看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已不是一句口号。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