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代课教师不可“忘恩负义”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对代课教师不可“忘恩负义”
2010年01月07日 09:22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2010年清退所有代课教师的时间点逐渐临近,代课教师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最近的媒体报道说,进入2010年,44.8万代课教师将进行最后的清退。许多代课教师月工资只有两百余元。甘肃渭源一位村小学代课教师王安治,54岁,在教课34年后于去年9月被清退,补偿600元,家里外债将近5万元。王安治身有残疾,无法从事农活。(据1月6日《都市快报》)

  这样的新闻令人潸然泪下,继而有些心寒。我们的代课教师,六百块钱就被打发了事。

  中国的代课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教师的名称,却没有教师的待遇,他们是洗掉手上的泥土走上讲台、下了讲台还要犁地耕田的人。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个群体,支撑了中国教育最偏远、最困难的一方天地。尤其在中国农村的广大地区,当师资奇缺,路途遥远的时候,是这个不被认可的教师集体,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了薪火相传的知识。

  因此,善待被清退的代课教师,已经不止是44.8万人的命题。善待他们,实际上是认可他们几十年工作的最后一种态度,同时也是维护他们职业生涯的尊严,给那些在他们的引领下走上求知路,不至于失去竞争机会的孩子们一个交代。维护他们的尊严,其实就是维护中国教育公平的努力。

  根据教育部的设想,这些将被清退的教师中有一部分要经过资格认定,成为公办教师,而另外一些人则要根据他们的教龄,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虽然与他们付出的努力相比,经济补偿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前的问题主要在于,这种简单的职业补偿在某些“地方”难以落实。地方教育经费不足、教师编制空缺少都有可能造成障碍。

  另一方面,代课教师清退后,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孩子受教育问题,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代课教师之所以在中国出现,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填补了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空白。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的落差还很大,当城市中的孩子在择校的时候,一些农村孩子还要解决无处上学的问题。因此,用一种合理的替代方式处理代课教师命题,才是最实际也最能够表达敬意的方式。

  的确,代课教师是历史命题。历史命题也许有回归历史的时候,但是44.8万做出奉献的教师们,却不会成为历史。他们身上所能找到的美德,既囊括了中国教师们自古传承的职业精神,又涵盖了转型期中国社会中“甘守清贫”的意义。这个有尊严的注目礼可能来得太晚,但是如果我们错过这一次,恐怕我们就再没有机会表达这种敬意和坚持了。周庆安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