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就业困局,先改“用人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改变就业困局,先改“用人观”
2010年03月22日 10:46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赵强

  一名女生被挤得手臂脱臼,3名男生从厕所翻窗进入会场……昨日上午,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专场招聘会,因为太受求职者热捧,不得不中途取消。(《武汉晨报》3月21日)

  国企招聘会的火爆场面和“民工荒”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久前在广东东莞厚街举办的一场鞋业专场招聘会上,提供岗位多达两万多个,而应聘者才三千多人。——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形十分奇特,让你一时说不清,究竟是人力资源短缺,还是人力资源过剩?

  换一个国家,换到另一种就业情境当中,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就很简单。那些挤在武汉国企招聘会上的求职者转战到东莞就成了。地区间的流动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正常的有效形式——武汉挤伤你,东莞欢迎你,说不定还等着你一起开天辟地呢!

  于是,很自然地,不少人就将求职者扎堆国企,冷落民企、私企的现象归咎于求职者没有审时度势地转变就业观念,是一种怕苦怕累,求好求稳的畸形就业观使然。不过,笔者并不这样看,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前用工领域里存在的“双轨制”和不平衡的收入分配制度。

  众所周知,在求职者眼中的国企与民企私企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大多为求职者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基本工资和相对完备的福利保障,而在大多数的民企、私企,连寡薄的薪水都时常拖欠,更不要说什么保险、福利了。

  造成这种局面有其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使得农民工得以进入过去封闭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他们作为技能低下的后来者,只能以折价的方式提高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亦工亦农的身份也为他们放弃一部分劳动力价值补偿提供了条件。

  但是到了今天,长期的折价出卖劳动力使得农民工一直处于没有归属感的挣扎情境中,一旦条件稍有好转就会用脚投票,造成了“民工荒”。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国企在劳动力成本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民营企业满足于低成本竞争,无助于产业升级。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身负过高的教育成本,将来还可能成为“房奴”,对工作待遇的期望值高于农民工也很正常合理。

  所以,当“掏粪工”的工作都被几百名大学生争抢的时候,就不要说什么改变就业观的漂亮话了,需要改变的,应该是用人单位的“用人观”——结束劳动力市场上的双轨制,造就合理的分配格局,才能结束多方尴尬的窘况。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