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校园暴力频发更需从源头治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应对校园暴力频发更需从源头治理
2010年05月04日 14:38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梁江涛

  政府应建立公民生存状态与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机制,才能早期发现问题并作出果断及时的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惠民制度惠及弱势群体,将让更多人看得到、摸得着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关爱。唯有此,才能从制度上护卫更多无辜的生命。

  全国35天连发4起校园血案,中央和公安部门要求各地强化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各地急补安全漏洞。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老师校长,我来上学啦。您不能让坏人碰我,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叔叔阿姨,我在上学啊。您有不满去上访,我要活着回家。”童话大王郑渊洁在泰兴幼儿园凶杀案之后撰写的这段话令人心痛不已,让孩子免于对环境的恐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啊!

  看似毫不相干的案件在带给人们愤怒的同时,是否也有着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原因?比较不到两个月时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中的主角,有医生、乡村教师、无业市民,共同特征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生活境况可想而知。郑民生在庭审中的自我辩解固然荒唐,但也确有值得反思的一面:“我本来是个本本分分的人,但是我工作没了,所有人都在笑我”,他一再强调自己之所以会犯案是因为人情淡薄,社会冷漠。有评论指出“郑民生被判死刑之后,南平也要自我审判”,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一次次警钟敲响之后,制度本身确有需要审视与完善之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应上升为“学校安全法”,以提升保护师生安全和强化各方责任的法治威严;校园里外均应加强专业保卫力量及其硬件设施等。各地紧急行动起来,甚至连夜开会,部署校园周边专项整治,就是在告诉人们,校园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入手执行好现有制度,在校园安全上投入人力物力,并对平时出现的懈怠与疏忽严肃问责到人,让恶意袭击者望而生畏,不敢以身试法。作为政府与全社会都应将校园安全当作头等大事,细化责任,强化投入,常抓不懈,动员社会力量监督校园安全,堵塞各种漏洞,防患于未然。

  然而,从长计议,尚需从源头上综合治理。有学者指出,当前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状,增加了某些底层民众的不平衡感和自卑感,如果再加上某些不公正待遇,他们的长期压抑很可能因为某一个小事或者突发事件,而最终因“个人仇恨”去报复社会。不管近期频发的校园惨案有无社会原因、外因是否起到催化作用,政府都应建立公民生存状态与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机制,早期发现问题并作出果断及时的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应在细化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使之更趋公平的基础之上,建立覆盖面更为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惠民制度惠及弱势群体,及时救助那些穷困潦倒、产生绝望情绪的病患者,使他们免于生存的恐惧、生活的窘迫以及滋生仇富的畸形心态,让更多的人在生存底线得到应有的保障之下,看得到、摸得着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关爱,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期待对惨案的警醒与反思之后能见到的,不只是针对个案负责任的举措,唯有此,才能从制度上护卫更多无辜的生命。当然,对于那些打着弱者名义,把屠刀挥向更弱者的犯罪分子,我们更当严惩不赦。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