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育壁垒需要权利的整体平衡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打破教育壁垒需要权利的整体平衡
2010年05月18日 14:09 来源:华龙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评论员 张勇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将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教改“先行先试”范畴。16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希望各地申报改革试点,并提出方案。(5月17日《新京报》)

  就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而言,教育部的《通知》显然符合民意。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加剧,打破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壁垒已经迫在眉睫。从每年高考前的“返乡潮”中,流动人口子女为了高考无奈回乡,其中产生的权利不平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如果站在整个教育的大背景下,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来看,此次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平权试点似乎依然缺乏整体考虑。 

  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同城同权”一旦由试点走入正轨,城市的教育公平问题固然得到了解决,但是一旦流动人口子女能够在流入地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参加升学考试,城市教育资源的富矿很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务工人员进城,这恐怕将带来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因为对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农村、落后地区的人们来说,很多人恐怕会通过进城务工的方式,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而这种抢占城市教育资源富矿的潮流一旦形成,那些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大中城市面临的压力便可想而知:就业、住房、人口膨胀……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成为城市的难以承受之重。

  实现城市的教育公平显然是城市化进程的应有之义,但同时也应当合理地规避“同城同权”所带来的副作用。要避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壁垒打破后,引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的人口迁移潮,恐怕只有让每个受教育者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能够享受同等难度的考试、同等标准的录取,实现所有受教育者的权利平等。这也许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如果找准了权利平等的这个最终落点,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的配置才能够日趋平衡,各种利益的纠葛才不至于成为受教育者的障碍。试想,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享受到同等的资源、享受平等的权利,发达城市和落后地区不存在教育的富矿和贫矿之分,即便是“同城同权”,考虑到生活成本、房价、就业环境等诸般问题,这股奔着教育富矿进城的人口迁移潮就很难出现,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平等的问题更是迎刃而解。

  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公平权利,实现城乡教育发展的平衡,才是解决问题关键所在。教育的平等不是城市教育的平等,也不是农村教育的平等,而是所有受教育者权利的平等。如果能够基于权利平等进行落点,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才会更稳健,也才不会产生任何偏废和副作用。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