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过半数成“寂寞族” “群体式寂寞”爆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80、90后过半数成“寂寞族” “群体式寂寞”爆发
2009年10月21日 11:07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寂寞风暴”席卷网络

  “我抽的不是烟,是寂寞”,“你看的不是电影,是寂寞”……近来,这类“不是……,是寂寞”的句式成了最新的网络流行语,以接近爆炸的方式在网络中迅速蹿红,并受到很多青年网友的追捧。由此也产生了一群惯用“寂寞句式”的“寂寞族”,在网络论坛中不断以“寂寞”为主题来发帖、跟帖。一直是充满激情、活力四射的青年群体,缘何刮起了这么一股“寂寞”之风呢?

  近期,团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就这一现象进行了相关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访网友表示,运用“寂寞句式”主要是对自身寂寞、空虚状态的一种表达和宣泄,他们更渴望通过宣泄来改变这种寂寞的精神生活。为此,团市委有关部门已开始策划大型、长期的青年风尚系列活动,以引导更多青年网友从“寂寞”中走出来。

  “80、90后”过半数成“寂寞族”

  “用‘寂寞句式’,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想跟风,用着用着就产生了共鸣,觉得很符合自己的状态——有些孤独,时常寂寞,做任何事都没有特别的理由”,一位网友这样阐述好用“寂寞句式”的原因。事实上,这样的孤独和寂寞感在青年网友群体中较为普遍,调研中,有42%的“70后”认为自己寂寞,而在“80后”、“90后”中,感到寂寞的比例接近、甚至超过了半数。

  一些网友这样形容生活中“寂寞无处不在”:上了班不想工作,下了班不想回家,回了家不想做饭,晚上不想睡觉,周末不想出门,走在热闹的街上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只。

  “符号化”表达对现实无助

  是什么让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都市青年愈发觉得精神寂寞?团市委相关专家作出了分析并认为:社会压力的加大、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共同“酿造”了这场“寂寞风暴”。

  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闫加伟告诉记者,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青年应付学习工作的时间增加,社会交往时间减少,加上人际关系复杂化,加剧了青年的疲劳、厌烦和无助感,容易滋生寂寞感。此外,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对青年人造成了影响,使他们习惯于追逐成就感、认同感及丰厚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从而加剧了他们的孤独与寂寞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寂寞句式”成了一种很畅快的“符号化”表达,青年网友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来传达情感的认同及对现实的无力、无助。

  “寂寞”生存状态值得重视

  尽管“寂寞句式”红极一时,但在“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它终将和其他网络语言一样被“后浪”所掩盖。然而,它所传递出的青年生存状态却值得引起重视。

  调研中,有专家指出,“寂寞”现象是当下青年的客观生活现状之一,如果这一生存状态继续影响更多青年人,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加剧青年回避社会、心态消极,助长啃老、网瘾、封闭化社交等现象。

  为此,团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表示,将针对这一现象,花力气探索、研究适应时代特色和青年特点的工作法,丰富青年精神生活,帮助他们摆脱“寂寞”之困,回归充实多彩的现实生活。

  本报记者 顾一琼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