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实践扎堆入行门槛较低的职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暑期实践扎堆入行门槛较低的职业
2009年08月28日 15:28 来源:安徽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你好:我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08自动化的一名学生,今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了一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合肥市中心血站调研与市区问卷调查,经过三天的活动与后期的工作总结,我们对市民做了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问卷调查的成果刚出来,我们恳请该社能帮我们将其发表一下,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偿献血,并激发人们献血的积极性。 ”每年暑期,记者都能收到很多这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电子邮件或是电话。

  外面世界很精彩

  如今,大部分高校在暑期开始前,就会向学生下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表”,作为一项“暑假作业”布置。有的学校还直接将暑期实践成果,纳入学生学分考核之中,校团委是这些活动最积极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们开拓视野、了解社会的好途径,对于锻炼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等都有很大帮助,也是检验他们在校所学的好方式”。记者从安徽大学了解到,这个夏天,该校20个院系68个专业全部依据各自特色,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历史系开展的“地方戏曲文化”调查;环保协会组织的“保护江豚”行动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数,占除毕业班以外全校学生总数的95%。合肥工业大学也组织了140多支团队3000多名大学生,这些团队陆续奔赴包括我省和江苏、江西等在内的10余个省,开展市场和企业调研活动。

  和校方一致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实践也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今年系里组织我们去大别山区进行一次山村卫生状况调查,几乎全班同学都报了名,但人数有限制,最后还是通过pk才决定下名单呢。 ”除去校方对社会实践的理解外,很多学生更是看重社会实践活动的集体性,“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和老师、同学同吃、同住、同行,很有意思”。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农村空气好、风景好,也算是个小旅游”。

  在各种动因的推动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在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社会广泛赞誉的同时,也有不少流于形式。

  实践活动重坚持

  张先生是宁国市某全国知名企业办公室主任,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每到暑假他都会有一项“暑假作业”,那就是接待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的团队。 “真正来的学生不算多,多的是这些表格”,张先生指着他办公桌上一叠大学生社会实践表,由于很多学校都规定社会实践表必须是学生实践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这些都是在校大学生托关系来公司加盖公章的,学生不管来没来,都要我们盖个戳戳算他们完成任务。其实,这样的社会实践究竟有多大意义? ”

  合肥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参加实践的同学是不少,但最终能善始善终地做完一项调查的却并不多。 “暑假这么热,搞个三四天,就差不多了,谁也不愿意多跑。 ”开学时每人交上的社会实践报告,有些甚至是开学后临时拼凑的。现在网上有不少社会实践报告的模板,直接下载就行了。

  现在更有一种愈演愈烈的现象是,社会实践团队喜欢主动找媒体来报道。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个夏天收到各种实践团队的通知、报告和总结邮件不下五六十份,这些邮件最后都无一例外的附上一句“希望媒体关注报道”。对此,某校学生会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如果媒体报道了,学校会有奖励,评选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甚至找工作时也有很大帮助”。

  管理引导不可少

  从实践的分类上看,很多校方组织的活动都是和学生所学专业结合的,把暑假作为检验专业所学的“练兵场”。如安师大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志愿服务队,深入宁国市贫困学生家中开展义务家教,还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带着孩子们开展演讲比赛、主题讲座、图片展等活动;安徽医科大学13支服务队,分赴全省各地开展“暑期三下乡”义诊活动,免费为当地群众查体诊疗、发放药品、宣传健康知识;安徽财经大学发挥财经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调研。

  学校组织的活动不足以满足全部学生实践需求,许多大学生就自己投身社会,寻求实践,但是明显有扎堆现象。比如入行门槛较低的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是他们热衷选择的职业。有不少高校老师认为,“因为缺乏吃苦精神和持续精神,一些很具有技术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在校大学生并不能胜任,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很小。 ”

  “社会是个大学堂,能学到什么要看你怎么去接触它”,一位大学辅导员告诉记者,为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实践方向,每年期末,院里都会集中座谈,帮助学生一一分析性格特长,提出各自不同的实践要求,并不做“一刀切”。 “这样学生就不因为社会实践是个负担,而去为了完成而完成,甚至做假。心态放松,就会激发他们自己更多的主动性,更好体现提倡实践的初衷。 ”(记者陈婉婉)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