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运费为难中学生 爱心物资无法启运(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万元运费为难中学生 爱心物资无法启运(图)
2010年02月21日 11:30 来源:四川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学生志愿者望着这些募集的爱心物资发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全国100多位中学生为凉山州布拖县瓦都乡孩子们募集到一车爱心物资,因缺乏运费而滞留在德阳、成都和绵阳三地

  “我们募集了一车爱心物资,准备运到凉山州布拖县瓦都乡,送给那里的学生和孩子,可是,我们联系了很多货运车辆,仅是运费就需要1万多元。作为学生,我们根本就没有这笔资金啊。”昨日,本报记者接到德阳某职中学生尹浩的电话。他希望有前往布拖县或者西昌的好心驾驶员,顺便将这些物资捎过去。

  百名中学生为凉山孩子募集爱心物资

  书籍、衣物、学习用品等等堆满了整个房间。看着这么多的生活、学习用品,家住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的德阳黄许职中学生尹浩不但没有一丝喜悦,反而一脸愁容。这是他和宁夏、山东、广东、重庆、北京等地的100多位各地的同学花了一个多月募集的爱心物资,准备运往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送给那里的贫困学生家庭的。

  “今年一月初,我通过网络,联系了各地的学生开展募集学习和生活用品活动。”尹浩说,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们一共募集到了上千件生活和学习用品。湖南一位叫易姣的女同学,也从千里之外,把募集的物品寄到了德阳。“现在,我们募集到的爱心物资,分别存放在德阳、成都和绵阳三个地方。加在一起,需要一个中型货车才能够装下。”尹浩说,这批物资的价值在于我们的行动中,在帮助别人的快乐中,物资有新的,也有半旧半新的,书籍大多是古今中外名著。

  经过四处打听,尹浩等同学打听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一个叫瓦都的乡非常贫困。于是,尹浩决定把这批物资送到瓦都。

  爱心物资被困在了德阳绵阳和成都

  接下来,尹浩开始与布拖县瓦都乡乡长沈朝军取得联系。但是,由于瓦都乡距布拖县还有一段距离,沈朝军表示,他们可以到布拖县去迎接这批物资。

  “瓦都乡处于西昌边远地区,属于特困乡镇,我们准备在过年前,把这批物资送到瓦都乡当地的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等一些特殊群众手中。”志愿者小刘说,我和尹浩等人1月底到德阳一家邮局去办邮递,但是,邮局说我们的货物确实太多,需要两万多元的邮寄费。邮局知道我们邮寄的是募集到的爱心物资,大家都是学生。最后少下来,也要1万多元。

  到了2月5日,距过年还有一个多星期了,尹浩等人联系了一家客运公司,他们给出的价格远远超过了邮寄的费用。准备火车托运,但费用也是无法承受,经历了太多,几个参与活动的孩子守着这一大堆募集到的物资,弄得哭了几次。尹浩说,我们这里大多都是普通家庭的学生,家里并不富裕。如果要我们去筹措上万元的运费,非常的困难。有些物品存放久了怕变坏,加上很快就要开学了,如果再无法把这些物资运到布拖县,那这些倾注了很多人一片心血的爱心物资就很难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了。

  要是有司机帮忙带到那儿就好了

  由于去年的天气影响和2008年地震给灾区的孩子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尹浩等人正在筹办“爱心之旅乡村行”活动,“我们将为灾区的孩子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这次活动可以让我们把自己对孩子们的爱付诸实际,真正了解孩子们在灾难后的影响。”然而,由于这批爱心物资没有办法运出去,致使我们没有办法开展下去。

  “不少热心人给我们建议,多联系一些货运公司,如果有些德阳或者成都往返西昌、布拖县的货运车辆,在德阳(成都)空车或者货运车厢不满货物的货车,在前往西昌(布拖县)方向的时候,献出爱心,顺便把这些物资捎过去。这是最好的办法。”尹浩说。文/图记者廖兴友

  □编后

  爱心被泼冷水源于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我们一直都在大力倡导民众向社会奉献爱心,向弱者伸出援助之手;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孩子们辛苦募集的爱心物资,因为缺运费而运不出去的怪事。如此爱心被泼冷水的尴尬,让人反思。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样的爱心倡议,所涵盖的意思不外乎是:只要你愿意,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奉献一份你对弱者的关爱。我相信,绝大多数献爱心者并非“既有钱,又有力”。只有当有能力捐者将物资捐出来,有实力运者将物资运出去,这样的互助与合作,才会让爱心运转畅通无阻。捐出来了运不出去,面对一大堆爱心物资发愁,让原本简单的善举变成困扰自己的一种负担,这样下去,试问谁还愿做爱心人士?

  爱心物资运不出去,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当前的爱心救助机制不健全。捐献和接受之间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和互助作为保障。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尽快健全捐献机制,加强社会引导,完善爱心救助的保障体系。不让奉献爱心的热情之火被冷水浇灭,别让救助弱者的“善途”越走越窄!

  杨炯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