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大中专学生竟同上一节课 校方埋怨招生太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技校大中专学生竟同上一节课 校方埋怨招生太难
2010年03月11日 09:49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学生投诉:学不到东西,感觉受骗

  校方回应:招生艰难,才想出此“高招”

  技术学校09级的刘天,在中等技术班学习商务日语专业。3月8日开学后,他和五个班级的学生坐到了同一个教室。除了09级中专英语、日语班,还有09级的大专英、日语班,更离谱的是08级大专的师兄师姐也出现在他的身旁。

  白云区江南理工技术学校学生向本报投诉,新学期学校大中专不同年级学生拼凑上课,新生使用大专生课本。昨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由于国家对公办技校扶持力度加大,民办学校近年来招生困难。校方对此事回应称,个别专业只有2名学生,为整合教育资源,方便学生考取技工证,才“费尽脑筋”想出此招。

  “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怎么能同时授课,学不到任何东西,感觉上当受骗了。”物流班的静文想退学回家。而江南理工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雯斌说:“这是近年民办教育生存的困境。”

  大中专学生成了同桌

  来自惠州的静文初中毕业,没有参加中考,选择就读技术学校。去年9月,在班主任的推介下,她报了江南理工技术学校物流专业。“最开始他们自称是公办学校,来到广州才发现其实是民办。”

  上学期学基础课。学生哗啦啦地聚到一起后,静文发现班里成了“杂牌军”———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商务英语和日语专业的学生,共三十几人一起上课。

  “那时学的是通修的公共课,可以理解,但现在的状况我就想不明白了。”静文说,这学期开学第一天,老师竟然叫她们到“楼上的”大专班上课。那天下午,专业课老师迟到了半节课,而且静文她们没有发到课本。“大专班拿到了《现代物流概述》,到我们时书发光了。”

  仅一本绿色的全英文《物流英语》,躺在静文的书包里,“根本看不懂”。无奈之下,静文抽身离开,转到了陌生的电子商务专业,“这个专业人数多,老师讲得正规一些,但还是混在一起上课。”

  “家人喊我回家,不要再念了。”而静文想着退学,转到其他学校重新开始,但这很难,因为转学需要另外技校的接受证明,还得本校同意盖章。

  5个班级凑起来不足二十人

  去年,商务日语专业第一次招生。江南理工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雯斌坦承,“听说这个专业很吃香,我们才新设的,全广州民办学校中独此一家。”但意外的是,招生完毕商务日语仅有2名同学,成了该校“最瘦”的专业。

  新学期,日语班17岁的刘天学得最多的却是英语。他细数了一下,班里三十几名学生分别属于09级中专英、日语专业,09级大专英、日语专业,“最惊讶的是,还有五六个是08级的大专英语班的。”

  发下来的教材更令刘天诧异———《跨文化交际第二册》,而08级英语大专生说,第一册他们已修过。“听不懂,上课就是听天书。”时至今日,刘天对口专业课只有标准日语一门,而且很少上。

  在老师的规劝下,刘天班里另一个同学选择了转专业,而桀骜不驯的刘天坚决不答应:“我喜欢这个专业,不行的话我就退学,但已经交了6800块的学费……”

  校方埋怨招生太难

  去年国家加大了对公办技术学校的扶持力度,“每个学生补助六千多,但民办学校少得可怜。”江南理工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雯斌,向本报记者表示,近两年来民办技校招生形势非常严峻,“这么大的学校,去年中专生才招了两三百人。”

  最尴尬的是,预期中“最火的”专业,商务英语、商务日语人数却少得可怜。“我们不可能为2个学生开设一门专业。”

  该校教务处主任顾培德表示,进入新学期后,由于个别专业学生过少,而聘请的老师发的是绩效工资,“如何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让我们费了很大脑筋。”经过校会讨论,江南理工技术学校决定将大中专合并教授专业课,但公共课和学生管理还是分开的。

  至于学生反映“听不懂”的问题,顾培德回应说,“学生资质都是差不多的,我们研究了教学方案,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听得进去。”他表示,合并上课的合理性还在于,技校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考取技术证书,而大专生考证也要从中级证书考起。“一块上,大大方便了学生考证。”

  梁雯斌说,人数太少专业不可能专门教学,学生要么该专业,要么自愿退学。“只要学生拿过来别的学校的接收证明,我们绝不阻拦。”

  采访中,梁雯斌多次表示民办学校生存压力大,希望社会对此事抱以宽容的态度。

  南方日报记者赵洪杰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