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8年成效显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8年成效显著
2009年12月03日 09: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加快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新起点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综述

  2001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从此,一个涉及东西部102所高校的“对口支援”大幕徐徐拉开。

  8年时光,石河子大学北大办公楼前当年栽下的小树早已枝繁叶茂。在日前教育部召开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上,同样是“对口支援”的主题,与会者在分享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明显感觉到国家加快发展西部高等教育新的号角。

  8年“对口支援”成效显著

  2001年6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首次确定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等13对东西部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受援高校来自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一所,支援高校全部是部属的名牌大学。

  如今,“结对帮扶”的名单已拉得很长,不仅受援高校增加到38所,涵盖了西藏地区所有高校和新疆地区的所有本科院校,支援高校也发展到64所。并且,帮扶的内容也进一步细化,“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师范学校工作”、“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内地高校对口支援西藏高校”等专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从下面一组数据,可以看出8年来对口支援所取得的成效。

  ——受援高校综合实力大为提升。贵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5所大学步入“211工程”院校行列。

  ——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1年时,首批13所受援高校总共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硕士点488个;到2009年一级学科博士点达4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8个、硕士点1493个。

  ——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了受援高校的办学实力。以最早实施对口支援的13所受援高校为例,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人员从3800多人增长到11200多人。

  ——提高了受援高校的服务能力、推进了人才培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8年来,对口支援双方学校共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有一些项目已取得突出成效。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71.4%,人口占全国28.6%。由于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区域倾斜发展的战略,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相对较弱。发端于8年前的这项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也被视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力支撑。因此,不少人将这一计划,与美国独立战争后通过创办州立大学、“赠地学院”、社区学院,大力发展西部疆域高等教育相提并论。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指出,要从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出发,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发,充分认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加快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支援高校都是国内较高水平的大学,长期受到国家重点支持建设,也有责任为西部高等教育做更多的工作。

  回顾8年来的对口支援历程,浙江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子辰说,7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办学达7年之久,与贵州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支持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持贵州大学的事业发展,是浙江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政治任务。

  构建中国特色高教体系的新要求

  据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263所,其中地方高校2152所,占95.1%;从招生数来看,占92.7%;从在校生数来看,占91.4%。因此,加快包括西部高校在内的地方院校的发展,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没有地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就不会有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回顾8年来的“对口支援”,我们或许可以清理出以下提高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路。

  一是通过名家名师来校开坛讲学等方式,推动西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8年来,石河子大学迎来了北京大学韩启德、许智宏、闵维方、吴树青、厉以宁、王义遒、黄枬森、曹文轩等35位著名学者,开展了72场学术讲座,听讲师生多达6万余人次。清华大学选派了杨振宁、张信刚、潘际銮、金涌等10余位两院院士和谭浩强、阎学通等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青海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面向全校师生举办百余场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活动,听课师生达1200人次,营造了前所未有的浓郁学术氛围。

  二是通过干部、教师互派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口支援高校间的深度合作。8年来,支援高校教师到受援高校支教达1300多人次,与此同时,受援高校的教师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近4000人次,平均每个学校100多人次。与高水平大学的教师零距离接触,让西部高校教师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教学能力,快速提升了教学水平。

  三是引进名校成熟的教改模式,提高西部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暑期,石河子大学引进了北大实行多年的“小学期制”。在为期仅3周的教学期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30位教师到石河子大学商学院、经贸学院讲授了30门课程,举办专题讲座近10场,还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举行座谈会和学术交流会。北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参与,增强了“小学期制”在石河子大学的实施效果。西北师大则借鉴了北师大“4+x”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过去四年一贯制的单一培养模式,改革为与非师范专业打通培养与招生,实行“2+2”、“3+1”、“4+1”、“4+2”分段培养以及高层次交叉培养等多种模式。

  从引进名人讲座,到引进名师支教,再到引进教改模式,许多西部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过来又促进了生源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进一步提高。以青海大学为例,过去生源大多限于本省,招生计划60%要靠调剂才能完成,现在外省的生源已接近2/3,招生计划本科一志愿就可基本完成。石河子大学生源质量也明显上升,2002年以来,新生报到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本科生就业率连续8年位居新疆前列,本科毕业生留疆率达80%,6439名内地学子留疆工作,形成了边疆“高校育人”到“教育留人”的可喜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强国正在全面崛起,这就需要我们对未来几十年我国高教发展格局作出前瞻性的安排。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发展要求,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需求,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对此,陈希指出,高等教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陈希特别强调,要统筹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统筹好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大学的发展,统筹好中央所属院校和地方所属院校的发展,统筹好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发展,统筹好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建设当地龙头学校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本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上,我们听到了西部受援高校8年来取得的许多“零”的突破:

  石河子大学在北大的帮助下,实现了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MBA学位点等零的突破;

  青海大学在清华派任的三任校长的领导下,新增了农科类、工科类硕士点,有了博士点,实现了一本招生;

  云南大学先后建成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贵州大学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实现了重大突破;

  ……

  这些零的突破凝聚了对口支援高校双方的心血和汗水。并且,正是有了这些“零”的突破,西部地区高校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8年来的对口支援也真正实现了全面“开花结果”。

  2001年以来,为贯彻落实李岚清同志“西藏必须培养出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指示,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支援西藏大学在零起点上开办了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建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城市规划、资源勘察工程等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科专业。2005年的首届工科本科生今年已毕业,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认可。这同样也是一种“零”的突破。

  这些零的突破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受援高校都是地方高校的龙头学校,其发展状况,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西部地区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需要支援高校“手把手”地指导,更需要对口支援高校双方根据国家战略和当地实际,大胆实践,改革创新。

  新起点、新形势下的对口支援工作,越来越要求我们更加注意增强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此,陈希强调指出,加快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区域特色和高水平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关系。

  对口支援将实现“四个显著提升”

  在本次会议上,陈希对下一阶段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四个显著提升”的战略要求。

  一是要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办学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水平,所以要使高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下一阶段,支援与受援高校都要在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上制定出规划,确定建设目标,确定战略重点,确定有效途径实现建设目标。

  二是要显著提升受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引导受援高校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着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级各类人才。

  三是要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科研服务能力。受援高校作为地方的龙头学校,提升其科研能力,对提升地方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要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帮助受援高校直接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国家重点布局产业和特色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横向联系,着力推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工作,努力形成一批水平较高的特色学科和科研成果,努力建设有望取得突破性应用成果的重点研发基地。

  四是要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管理水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改革创新,使受援高校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管理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教育部已经成立“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协调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教育部的对口支援工作。支援与受援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也要高度重视,安排好下一阶段对口支援工作,并根据对口支援工作需要适时做出调整。

  认清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明确新要求,开创新局面,是本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这也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家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的新要求。可以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正当其时。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