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青年人去中小城市 政府还需多作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吸引青年人去中小城市 政府还需多作为
2010年01月25日 11: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 李松涛

  “这些年轻人是被逼迫留在大城市吗?如果没有人逼迫,而是自愿留在大城市,那么不管生活状态是好,还是坏,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毕竟在大城市,机会多、未来的期望值也高。

  “选择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可能头几年居住状况差、收入低,工作也不是很好,但谁能预测将来?在大城市打拼几年之后,生活也许会有大飞跃。”汤敏说。

  那么,坚持留在大城市,与选择中小城市、甚至乡村工作,哪个更理性?

  在汤敏看来,很难用经济学、生活成本的方法来衡量这些不同的就业选择,也很难说哪个选择更值。“关键在于自己的期望值设定,生活的现实会做出自动的调整。”

  汤敏说,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到了一定的时候,如果这些年轻人发现选择中小城市甚至乡村生活,比留在大城市更好,他们肯定会做出调整。

  汤敏告诉记者,过去,中国的农民工绝大多数都选择到离家很远的城市打工,但从去年开始,很多农民工开始在家乡周边打工,收入大增。这就是市场、生活的自动调节。

  “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跟中国也很相似,很多人也愿意选择到大城市就业、发展。”汤敏说,从城市的发展来看,也是这样的规律,如果没有大量高学历人才,城市就成长不起来,也就没有大城市的存在。国外与中国不同的是,国外大学生的数量增长缓慢,没有国内增长得这么快。

  汤敏认为,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可操作的空间很小。主要还是靠市场自动来调节。

  “年轻人要保持信息的畅通,多了解其他地方的变化,如果其他地方的就业条件、生活条件比自己选择的地方要好的话,不妨对自己的就业做出相应的调整,也不一定非要守着大城市不放。”汤敏说。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也在关注对蚁族的报道,对蚁族就业的选择,他认为不能作简单的评价。

  “根据调查,选择在大城市做蚁族的年轻人、大学生,大多数来自乡村。”郗杰英说,他们上大学本身就很不容易,很多人都是家族凑钱、村里帮助才完成4年大学学习,背负了家族、甚至整个村庄的希望。

  在郗杰英看来,如果在4年大学生活之后他们选择返回家乡工作,等于又回到了原点。选择回到家乡就业,收入上很可能跟周围没有上过大学的朋友一样,这个时候心理会不平衡,压力也会很大,面子上就会过不去。很简单,亲戚朋友会说:上大学有什么用,并没有多赚钱。这样的心理造成大学生宁愿做蚁族也不愿选择去中小城市、乡村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看,选择大城市就业有什么过错吗?”郗杰英说,这样的选择没有过错,这是太正常的现象。这样的选择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在国外并不是问题,在中国,主要是大学生增长太快,量太大。

  郗杰英觉得,不需要对蚁族这样的事情作夸大的判断,不要认为这是反常的事情。

  郗杰英告诉记者,在这个问题上,不需要教育年轻人怎么选择,重要的是在政策上作出调整、引导。如果国家在动员、吸引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的政策更有吸引力,年轻人难道不懂得比较选择吗?

  “现在的政策还不能够容纳太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郗杰英说,西部计划每年才1万个名额,而且在服务期满之后,当地有没有足够的、合适的岗位和收入吸引大学生留在当地?大学生村官计划更有吸引力,几年之后有可能成为公务员,但容量太小,不能满足需要。

  郗杰英不认为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操作的空间。他觉得,地方容纳这些大学生的岗位是有的,关键看地方怎么做。在这个问题上,国家要出钱、出政策,地方也要出钱、出政策,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套。在过去大学生很少的年代,到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工资要比在大城市高不少。

  “现在能不能在收入待遇上也作出调整,让那些选择到边远、落后地区的大学生在收入上得到足够的提高,吸引他们去就业?”郗杰英说,政府不仅要在政策上作出调整,还要在服务等环节加强,才能有效吸引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和乡村就业,也才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挤在大城市。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