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奇"难"制胜" 怀"偏才"不遇谁之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出奇"难"制胜" 怀"偏才"不遇谁之过?
2009年07月30日 16:13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的高校招生即将收尾,对招生制度的忧思却没有结束——不久前的“最牛高考作文”、“甲骨文作文”等事件提醒人们,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年轻人(有人称之为“偏才”)很可能与大学无缘。这对于期盼“创新型人才”的国家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如今的高考只有知识评价一个维度,不利于人才选拔。“曾有过一些修正,比如加分政策,”熊丙奇说,“但现在受到很多抨击,被认为造成了不公平。如果取消,偏才进大学的路就会更窄。”

  熊丙奇认为,如今的集中考试录取模式,不可能给“偏才”广阔的空间。“除非我们走向自主招生,否则无路可走。”

  今年6月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建立“自主招生、多元评价体系”。其中一项原则是“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权” 。所谓“更多的选择权”,就是考生能够同时拿到几所大学的通知书,并从中挑选。而不是只有填报志愿时才有选择权。在熊丙奇看来,这是解决“偏才”选拔难题的关键。

  “虽然现在也有高校自主招生,但在选拔过程中,是学校在选学生,而不是学生选学校。”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目前高校轻视人才培养,是因为没有来自考生的压力。一旦考生有足够的挑选余地,学校面临招不到学生的危险,就不得不重视培养人才。包括在人才选拔方面下更大力气,以招到适合培养的学生。

  从技术层面讲,大学招生会变得更复杂,评价体系会变得多元。熊丙奇以美国高校为例:“一个学生的标准考试成绩只占到25%,中学各科成绩占不到30%。学生每一个方面的表现,都会被纳入评价体系。比如高中体育队员有可能拿到40分,而标准考试满分者也只有25分。”这一套评价体系十分全面,保证申请者具备的所有才能都能得到加分,而不是基于主观判断,尽管申请者的面试表现也会被衡量。

  “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下,如果一个学生有古诗文,古文字方面的能力,就可以获得加分。没有另开一条渠道的必要。”熊丙奇说,“‘偏才’这个词,本身就证明我们的人才观念有问题。”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专家霍益萍看来,人们往往误解“偏才”这个词,因此选拔“偏才”的办法有偏差。“有一种看法:偏才就是在各种竞赛中得高分的学生,”霍教授说,“但其实很多学生并非出于兴趣,而是为了拿奖保送。把学生集中在实验班、奥林匹克班训练,认为这就是培养偏才。”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得在某个领域取得惊人成就才算偏才,霍益萍认为这对于中学生基本不可能。“其实创新型人才,或者说偏才,不一定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要是对某一个方面格外感兴趣,用了很多时间,也可能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霍益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她认为,中学生所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培养和挑选这种人才,符合时代的要求。

  “现在中学里提供了一些条件,比如选修课和兴趣小组,但给独特才能的孩子机会不光是中学的事,”霍益萍说,“大学应该和中学联手,让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到大学里面听讲座,或者旁听课,让一部分中学生提前读大学的课程;社会方面,科学家的团体,比如数学学会、化学学会可以到中学和学生交流。这些在国外,都是有效选拔特殊人才的方式。”(高博)

【编辑:吴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