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专业”成为热议话题 城市规划列第一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后世博专业”成为热议话题 城市规划列第一位
2010年04月30日 14:07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 话

  “后世博专业”,换个角度看上海明天

  ●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上海发展文化产业不再是单个的产业问题,更是影响上海未来在整个中国和世界中竞争力源泉和城市定位的关键。

  ●经济发展的重心,说到底就两个:物流和人流。希望世博会的带动效应,体现在未来上海,物流和人流在质量上能有飞跃。这样,很多产业就能大发展了。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嘉 宾:陆 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龚丹韵:5月中旬,本市高三考生都将开始填写志愿,“后世博专业”成为热议话题。被列为第一位的是“建设、城市规划专业”,第二位是“金融、经济专业”,第三位是“创意、文化类专业”。您如何看待这些“后世博专业”?

  陆铭:世博效应肯定是很大的。世博会的召开,将对上海经济的转型升级、辐射长三角,起到跳跃性的推动作用。若非世博,上海一些行业的发展就不会那么快。

  比如说会展经济。且不说一部分世博场馆将保留,仅仅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后的知名度,以及积累起筹办大型会展的能力,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就能使会展有跨越式的增长。与会展相关的专业也会跟着发展,如酒店、旅游、餐饮、航空等,都将有带动效应。其次,还有一些间接的效应,如文化产业,可能因上海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也被更好地带动起来。

  龚丹韵:那么您对家长填报志愿的选择,有什么建议?尤其是经济类专业,近几年情况究竟如何?

  陆铭:金融一直是热门专业。不能简单说家长的看法不理智,毕竟任何选择都只能在有限的信息中做出。关键的问题是,我觉得一些家长过多看重短期的就业回报,对热门和冷门专业的眼光比较短视。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因计算机、会计行业的过度热门,最后导致过剩,让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一时反而陷入就业难。现在看起来很好的专业,谁能保证五年以后、十年二十年以后会怎样?孩子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宁愿让孩子选择有兴趣的专业,也不要为了赶热闹一拥而上。

  我碰到过很多案例,孩子长大后发现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不得不再去转专业,时间浪费不说,也造成了更多学习上的困难。我接触的研究生,十个里大概有三个,已经读到研究生阶段了,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

  家庭教育有一点非常重要,却往往被家长们忽视,那就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如何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千万不要代他们选择,至少也要和他们一起商量。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小孩被当做投资品来看待,父母深怕孩子做出错误选择。这种思维在好坏上很难评判,好处是家庭关系的纽带比较紧密,但坏处就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未来人生,造成了很大局限。

  龚丹韵:言下之意,您觉得后世博专业确实存在,却并不完全是家长们想的那些?

  陆铭:建筑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动力,是建立在上海自身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世博会效应对它们而言并非特别显著。这两个行业没有世博也会大有发展。当然,世博会展现了建筑的各种新理念,对我们的城市建设观念会有所促动。只不过新建筑在实际应用性上是否马上可行,我并不清楚。

  对上海的金融行业来说,两个推动力很重要。第一是长三角的制造业。金融在现代服务业里,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务于制造业,和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国际上的金融中心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国际性的,如纽约和伦敦,它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这样的金融中心,和本国制造业发展可以不密切。不过历史上它们的崛起曾经也是依托于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只不过国际化以后,才能做到今天的程度。另一种就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这种金融中心和本国区域内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上海今天所处的地位,短期内未来的第一原动力,还是来自本国的制造业,尤其是以长三角为主的制造业大发展,将成为上海金融业成长的重要动力。第二个推动力,就是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慢慢提上日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未来将和这个领域紧密相连。

  龚丹韵:您比较赞同的创意文化产业,一直是我们的难点。对这个行业的未来,究竟怎么看?

  陆铭:我们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还比较大。中国整个教育体系、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在激发人的创意和想象力方面,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世博会将让我们的理念更加开放,带动一批创意产业上的人才。如果能够再辅以相应的扶持政策,也许可以大大推动这个领域的腾飞。

  客观来说,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上海发展文化产业不再是单个的产业问题,更是影响上海未来在整个中国和世界中竞争力源泉和城市定位的关键。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国际上的一流城市,都能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现出一流的文化品位。街头的演艺和创意,甚至涂鸦,都非常重要。法国的每一座地铁站,都是一个艺术品,成为了一个让大家展示才华的空间,甚至兼具博物馆、设计理念与艺术品展示的功能。

  从事创意文化的人永远是少数,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谁来消费。大众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需求,它就只能成为阳春白雪,无法发展。所以我希望在公益性的城市空间里,也能让市民更便捷、更多地接触艺术,提高审美能力。世博会从激发审美需求的角度看,可能会大大提高大众这方面的眼界。

  龚丹韵:您所期待的后世博效应是什么?

  陆铭:经济发展的重心,说到底就两个:物流和人流。前者和制造业有关,后者和服务业联系在一起。有人的地方就有发展。制造业要实现规模效应,常常借助于出口,不囿于国内市场。而服务业的规模经济通过人流来实现,人越多平均成本越小。地铁站为什么是很好的做生意的地方?就是因为人流。回到经济学机制上说,我希望世博会的带动效应,体现在未来上海,物流和人流在质量上能有飞跃。这样,很多产业就能大发展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