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斤橘抵学费透出的民生双重窘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万斤橘抵学费透出的民生双重窘迫
2009年02月20日 13:45 来源:中国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带上一万斤橘子来上学,这不是天方夜谭。浙江传媒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巫小宾,新学期带了一万斤橘子到杭州,打算将橘子的销售所得用来缴纳学费。因为家中橘子滞销,几千块钱的学费成了家人最头痛的事。(2月18日中新网)

  当“多收了三五斗”碰上了金融危机时,民生的窘迫便如捉襟见袖般显得很突兀。就像来自浙江衢州橘农子弟的巫小宾的遭遇一样,在橘子丰收之后,却逢上了滞销的季节,一家人生活便陷入困境,然而这还不止,在本就上大学难和贵的现实语境下,橘子的滞销对农民而言却是有些致命的,由此巫小宾也就不得不带上万斤橘子上学来了。这就是典型的“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祸不单行。

  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GDP不断翻番,但不少民众却没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这也即是专家所说的“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萧条感”。于是,从经济增长受益较少的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中下阶层人群,一旦在真正意义上的“萧条”到来之后,他们生活必然会变得更加艰难。压垮这个群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很有可能就是物价。他们很少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却要徒然承受经济萎缩带来的损失。

  这至少说明了,在经济增长的成果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改善之间,以及在经济减速和社会状况的挽救之间出现了断裂。实际上,这样一种悖论或是逻辑,一度在深深困扰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并且作为一种逻辑曾经支配着我们的经济政策,并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社会走向。具体一点说,类似于住房难、看病贵、上学难等“新三座大山”积重难返,其实就为带万斤橘子上学等诸多现象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政策比以前是有长足的进步,比如在抵御金融危机时,中央和地方也更多地考虑到投入更多的财政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机制,以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民众抵消风险的能力和对未来的信心,从而更大程度上消解人们在经济危机中产生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但政府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像巫小宾这样的情况,高校是否可以考虑缓收其学费;比如像巫小宾父母这样的农民,在面对桔贱伤农时,地方政府是否应及早出台救市应急方案,和农民共克时艰;而平时地方也应加强市场风险监控,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帮助农民寻找客户,方便农民进城卖桔,打击借机压榨农民的“二道贩子”等,或者成立由农民自己组成的销售组织,就像美国柑橘农民一样把柑橘卖给新奇士协会,由协会去面对市场。协会控制了供给,在市场上就有了发言权,供大于求时,可以控制供给和价格,组织产品的出口,进行柑橘储藏和加工调节供给,减少农民的损失。同时,它也可以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帮助。这样或许可以让农民更好地走出桔贱作农、菜贱伤农等类似的困境,减轻民生的窘迫。(叶扩)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