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学生为何成了"中国式菲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评论:大学生为何成了"中国式菲佣"
2009年03月03日 15:56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式菲佣”的招聘人员得意洋洋地说:“从去年8月到12月,平均一个月就有五六百人前来应聘,其中90%以上都是大学生,还有28个是硕士。”或许高等学历的持有者们放低身段去应聘保姆,体现就业观念的进步,然而我也深知培养一名硕士需付出的高昂成本,而以所有这些努力去做保姆,未尝不是社会成本与资源的浪费。说真的,偌大的中国真不能让学士硕士们人尽其才吗?

  长期以来“国企”都是安全、稳定、待遇好、铁饭碗的代称。但是人人向往的国企容纳就业人口也仅只占总劳动力的两成。近年国有企业接纳的就业人口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国有企业已经不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体。

  真正支撑着国民就业主力的、容纳了近八成就业人口的,是民营企业。它们虽然单个企业规模相对小,却以庞大的数量优势挺起了中国劳动力安置与就业的大梁。过去三十年,非公有制经济容纳的就业人口占80%以上,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既然民营企业的力量如此之大,政府一定会大力扶植吧?实际上远非如此。在去年的金融风暴中,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除此外,众多出口型企业、空调企业、电视行业以及靠“代工”以求生存的企业都面临洗牌和淘汰。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去年听到有人提出“倒闭的民营企业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此声音一出,不禁让民营企业主们心寒。容纳80%劳动力的老板彷徨了,新毕业的大学生还能找到工作吗?

  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比国企更多,他们更需要“母亲”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政府也能向民营企业注资,或者将部分注资用于民营减税,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这样,民营企业就势必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必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学士、硕士们学以致用。如此这般,又何必争做“中国式菲佣 ”?

  是谁制造了“中国式菲佣”?这个问题值得捂着胸口问一问了。否则,中国本就不多的知识财富,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糟蹋。(陈泰然 原题为:大学毕业生为何找不到工作)

  摘自《经济观察报》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