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靠教师"县管校用"难改教育不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评:靠教师"县管校用"难改教育不公
2009年04月08日 10:5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目前的教育不公平,并不是源于师资差距,而是由政府教育投入上的差距造成的。单纯用教师流转的方法促进教育公平,可以缓解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成都市将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入手,打破教师“一校所有”的格局,变“校管校用”为“县(区、市)管校用”,实行同职级教师(校长)“ 同县(区市)同酬”,并试点探索教师(校长)在全市域流动,逐步实现“同城同薪”。(4月7日《华西都市报》)据说这样做意在促进教师区域内的交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从而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实现师资均衡。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实行的是学校对教师进行全员自主招聘、自主聘用,在用人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教育管理部门只需要做一些认证、审查或者备案的工作。这本来也属正常的教育体制,但在城乡之间、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的情况下,学校与教师之间紧密的人事关系也意味着相应的待遇、工资上的紧密联系。所以,优质的师资必然流向那些好的学校,无形中扩大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方面的不均衡。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在区县范围内可自由流动,打破学校界限,是教师人事制度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教师的“县管校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不平衡的问题,但师资公平不一定就能带来教育公平。原因很简单,目前的教育不公平,特别是城乡教育差距,并不是源于师资差距,而是由政府教育投入上的差距造成的。在硬件方面,城区学校明显好于农村学校,至于偏远学校就更是捉襟见肘。师资的不均衡配置,只是教育投入不均衡的自然产物罢了。当然,相对于会触动各个相关利益集团的教育资源公平投放来说,促进师资的流转还容易些。

  但问题是,在教育投入不平衡的情况下,单纯地从教师这个环节做文章,则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的效果难以保证不说,教师本人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被县里指定流转的教师,其相对固定的生活状态可能被打破, 城区到村校轮岗每天往返可能需要几个小时,路途艰辛、成本高昂。同时,教师的绩效考核也不像以往那样容易,如何保证教师本身的公平待遇,就会成为难题。

  对教育管理部门的官员而言,教师的“县管校用”倒是扩大了他们的权力。但也带来了管理工作量增加、工作程序链拉长等弊端,其后果是行政成本上升,办事效率降低。但更大的危险则是:有可能调到条件更差学校的教师人人自危,开始“跑关系”,不正之风日长,教育部门权力坐大,造成教育腐败的新形式。

  所以,单纯用教师流转的方法促进教育公平,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甚至会产生新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达到教育公平,还是需要从扩大和平衡教育投入着手,通过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以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实现教育公平发展。

  总之,教育问题不仅仅要由教师来解决,只有“软硬兼施”、把硬件的均衡发展落实到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和同质。

  □唐昊(学者)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