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莫把院士捧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评论:莫把院士捧杀
2009年04月13日 08: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以学者或诗人的招牌,来批评或介绍一个作者,开初是很能够蒙混旁人的,但待到旁人看清了这作者的真相的时候,却只剩了他自己的不诚恳,或学识的不够了。然而如果没有旁人来指明真相呢,这作家就从此被捧杀,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鲁迅《骂杀与捧杀》

  在科技界,浙江大学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很受关注。这个事件,暴露了我国科技界存在的种种问题。据悉,浙江大学共核查了贺海波作为第一作者的 8篇论文,发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针对院士是否参与造假问题,浙大明确表示,根据笔迹鉴定和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涉及贺海波有学术造假内容的论文中李连达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贺海波擅署的,没有证据说明李连达参与了论文造假、剽窃和抄袭等。李连达院士作为院长、学术带头人和合作导师,对贺海波事件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察不严的责任。现院长任期届满,学校将不再续聘。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说:“国外期刊的主编给我回信说,李连达英文不太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容易被套进去。”

  钟南山院士曾表示:“学术腐败这股歪风与学术价值导向有关。在高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量,成为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与导师评级、学生毕业直接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风浮躁。急功近利者不惜在弄虚作假上做文章;自抬身价者在文章加上有名望的专家联合署名,以便于文章发表。”

  我同意钟院士的意见,但问题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对院士的盲目追捧。世界上一些大国都设有科学院或工程院。例如,美国科学院是在1863年3月3日,根据林肯总统签署的国会法令建立的。它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的、非营利的、科学家的荣誉性自治组织,其下不设研究机构。据我所知,因为美国科学院是民间组织,院士的经济待遇并不因为当选院士而有所改变,相反,每个院士都是要交纳“院费”的。我国的科学院和工程院却是一个官方机构,院士一般享受部级待遇。由于院士在学术界和民间有很高威望,特别是各种科技基金和科研经费都向他们倾斜,更有不少院士,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很多大学都争先恐后地聘请他们来兼职。假若我是校长,我也恨不得多请几个院士来兼任院长,从而能为学校争来许多科研经费。据报道,这位李院士也给浙大争来经费数以百万计。

  无疑,中国的院士确实代表科技界的精英,其中也有不少院士就是所在专业的泰斗。然而,就像小沈阳在娱乐界走红,除了他有一定表演能力外,还靠他的“赵师傅”和“毕姥爷”。更何况,一个院士好像并不是每一种能力都比别人强。就说这位李院士吧,他的英文水平,就大不如他的学生贺海波,因此才会上当受骗。

  这让人回想起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大文学家如李白、杜甫、苏轼等都不是科举制度下的状元。到了21世纪,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我们不能排斥非院士中也会有许多能人。为此,我们不必把院士神化,应让他们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更不要对他们盲目追捧,正如鲁迅所言,这样就会把他们捧杀的。-安慧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