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齐心协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2009年05月08日 09:06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情,但今年情况和往年却大不一样,今年是大学生就业特别难。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省今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毕业即失业的危机高悬在诸多学生的头上。据统计,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入学前有广东省户籍的省外2009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共计 36.3万人,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预计有超过50万毕业生在广东求职,相当于全国2009年毕业生总人数的1/12。一方面是就业人数空前庞大,一方面是就业岗位急剧减少,这就形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硬性张力。这股张力一旦处理不好,必然会对社会稳定形成一定冲击,国内外的诸多历史教训早已经证明,大学生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全国就业的重要区域,广东承担起诸多大学生的就业,是责任,更是使命。要想完成这项使命,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更多地培养人才,必须要依据现有经济和就业形势对就业工作进行创新。让大学生下基层是一条出路,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是一条出路,动员大学生参军当士官也是一条出路,总之,开动脑筋,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让这一波就业大潮平稳下来,就是莫大的成功。

  以大学生参军当士官而言,这就是一条创新的举措。以往大学生参军一般是分军官和普通士兵两种,前者一般是准备在部队“开天辟地”,成为职业军人,大干一番事业;后者则多有到部队接受两年锻炼的意味。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想吸引更多大学生入伍,既让他们区别于职业军人,也让他们区别于义务兵,有工资可拿,无疑是一种当前就业形势下较为“聪明”的安排,不仅为大学生找到了一条出路,还能够为部队和地方培养双向人才。这种在两可之间找到的“就业缝隙”值得鼓励和发扬。

  以往我们曾动员过大学生要放低姿态,到基层就业,可惜收效甚微,这与城乡各种差距尤其是机会差距是存在一定关系的。现在,我省动员基层拿出1600个“三支一扶”服务职位,1000个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1.6万名基层中小学教师,还有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人员…… 这些基层职位第一次以如此规模虚位以待高校毕业生,和以往的形势是大不同的。一是就业形势严峻,逼迫部分大学生不得不眼睛朝下看,去投身农村和基层事业;二是在呈现规模效应之后,有利于基层整体改善人员素质;三是这实际上给予了某些大学生一个得到特殊锻炼、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有利于改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和书生意气等“学院习性”,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省今年将投入12亿—15亿元帮助大学生就业,这些优惠政策囊括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失业等整个流程。在这种情形下,至少是给予大学生就业一道保障的阀门。一旦在自主择业的市场上失望而归,还可以接受政府安排。这实际上给诸多未就业大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从政府层面来看,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保障与扶助,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步提高的表现。这样的公共服务水平见证了政府的进步,但政府也理应在以后保持好这种水平并不断完善,不能仅仅当做了救急之策。

  就业千头万绪,还有一个多月应届高校毕业生就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了。在很多同学工作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这一个月所牵涉到的就业问题都将是敏感的、重要的。社会各界应当团结起来,携手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不管是创办学士后,还是动员参军当士官,或者下乡当村官,只要能够吸引大学生进入到这个体系中来,为社会减缓压力,给大学生寻找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都将是有益的、值得赞许的。现在,唯有同舟共济,发动各界智慧和资源,方能疏解大学生就业之困,为经济复苏酝酿合适的人才。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