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潮搅得新生和家长心神不宁 是否补难倒家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补课潮搅得新生和家长心神不宁 是否补难倒家长
2009年09月07日 09:24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开学刚升初中和高中的新生来说,新学期是一道崭新的起跑线。但眼下的咄咄怪象是:新课才上没几天,汹涌的“补课”潮却已搅得诸多新生和家长心神不宁:开学第一天,孩子回家就急着让家长找补习班,因为“新同学都在补”;开学才一周,社会办学的补习班广告已经公然在校门口发放,等着接孩子的家长几乎人手一册……

  “才刚开学,怎么就要补课了?”有些家长想不通;但更多的家长们则惴惴不安地进行着心理暗战:如果别的孩子都补课,我的孩子不补,落后了可怎么办?

  补,还是不补?新学期开启了学子的新一轮赛跑,也把这一战略难题留给了家长。

  家长疑惑:新生咋就需要补课了

  所谓“补课”,最原始的“定义”应该是把落后的课程“补”上。但到了社会办学机构,“补课”几乎成了正规课堂教育的“配套”课程,有些补习班甚至成了另立门户、另成体系的“第二学校”。

  开学没几天,正在校门口等候孩子的王先生,突然被人塞了一张沪上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考名牌大学,进重点中学,目标是上海四大名校、四小名校……”和他一样,很多等着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家长,也统统被塞了花花绿绿的广告。

  王先生有些哑然,孩子才上预备班,离中考、考重点高中还有好几年呢。但再回神一看,他发现这个补习班居然是“老少通吃”:不仅有为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开设的提高班、重点强化班,从预备班、初一、初二到高一、高二各个年级的各门考试课程,这个补习班已经“全覆盖”了。一个才上初中预备班的学生,按照补习班广告上的学习“进度”,开学后就可以补预初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课 1.5小时,一个周末三门课各补一节就是4.5小时——一个周六就在补课中报废了。

  补习噱头:优质师资陪“太子”读书

  只要班上有一个同学补课,其他学生便会陆续跟进,发生在学校里的“羊群效应”,对不少社会办学机构来说正是滚滚“财源”。由此,报班补习成了学生间的“军备竞赛”。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由社会办学机构主导开办的成规模补习班,在营销战略上更胜一筹。它们往往抛出两大诱饵:一是集聚优质师资,补课的老师“传说”来自沪上各大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二是补课的目标比学校正规课堂教育听上去更“远大”,非名校不考。

  记者在一张补习班广告上看到,它开设的高中阶段补习目标只瞄准“考上国内的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以及国外的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剑桥等世界名校。”而初中阶段的目标则是咬住在民间素有威望的上海“四大名校”,包括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顾不得广告可能存在的虚假性,很多初、高中新生家长都乖乖掏钱。

  “无论哪种补习,说穿了就是陪太子读书。考试考什么,补习班就补什么,是一种纯粹的应试操练。”在沪上某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执教语文的张晓(化名)透露了补习班的一些“底牌”。为了“改善生活”,张晓抽出部分业余时间在一家培训机构给高一学生当补习班老师。她告诉记者,她给学生补语文的方法,就是结合高考考纲对高一语文的要求,找些适合的习题供学生操练。仅是这样“与学校读书没什么联系”的陪读陪练,学生须支付的单科补课学费是按每节课1.5小时计,12节课程收费1000元左右。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