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师生比为26∶1 谁来执教另一半讲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职学校师生比为26∶1 谁来执教另一半讲台?
2009年09月07日 10: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官方数字显示,普通高中的学生与老师之比为16∶1,中职学校的生师比平均为26∶1

  在这间小会客室的窗台上,6幅毕业照依次排开。

  照片的长度,形成了一个等差数列。2004年的合影最短,上面有200多人,此后逐年递增,到了2009年,人数超过了800。

  这是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一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一年一度的“全家福”,也可看作国家中职招生的一串微缩的底片。

  如果每年也给这所学校的老师留一张合影,那么照片的延展不会有那么快,上面的面孔,倒是总有变化的。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中国,职教的讲台,已经占到了整个讲台的一半,可称之“半壁江山”。

  官方统计,2009年全国中职学校在校生达到2056万,招生规模要求达到860万,此数字将超过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高职院校在校生达到900多万,招生人数310万,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一半。

  问题是,在另一半讲台上,谁来执起教鞭?

  职校生师比26∶1,好事还是坏事

  官方的数字显示,普通高中的学生与老师之比为16∶1,中职学校的生师比平均为26∶1。

  中职学校生师比,是一个快速上升的数字。2000年为16∶1,2003年不到18∶1,2005年超过21∶1。

  怎么看待26∶1,教育界的认识未必一致。

  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校长朱为刚说:“现在还不是谈生师比的时候。凡是真正出现26∶1的学校,是让人羡慕的学校——它火。”

  朱为刚1979年考入这所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30年来,学校几起几落。在天津市,上世纪80年代有几十所中职学校,90年代红火的时候有400多所,经过市场洗牌和政府调剂,如今回落到不足100所。

  世纪之交是最痛苦的一段经历。朱为刚1999年担任校长,那时中职学校生源剧减,各校都苦于“吃不饱”。1999年学校还能招到300人,次年只有200多人来报到。对于多数靠学费维持运转的学校来说,生源减少相当于断炊。

  伴随着职校调整,职教教师的命运一波三折。红火的年份,到处都缺老师;萧条的时候,老师挤不上讲台,只能另谋出路。

  面对今天悬殊的生师比,朱为刚说:“老师少,我们不认为是个坏事。这恰恰说明职业教育在发展。在过去几年,职业学校哪有学生啊?招不进来。现在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大发展的前奏。”

  他同时认为,这些年来学生数量变化太大,但老师也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队伍。

  他多少有些发愁。为了请到对口的专业课老师,他多次去过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但是我们去了多少次,一个都没招来,我们给的待遇不行”。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