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业大赛选评委对教授说NO 中美差异在哪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美国创业大赛选评委对教授说NO 中美差异在哪里
2009年12月16日 08: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美创新理念差异在哪里

  本报记者 原春琳

  前不久,2009年英特尔-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落下帷幕。清华大学击败了来自18个国家的27支队伍夺冠。这是自2005年该项比赛创立以来,中国高校代表队首次夺冠。

  高兴归高兴,清华的带队老师对拿奖有清醒的认识:创新不是说今年得了第一名,明天就能成比尔·盖茨。

  中国的创业教育不会因为一次拿了第一名,就超越了美国多年积累的创业经验。实际上,在采访这次比赛的过程中,记者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和美国的创业理念有着太多的不同。

  美国的创业大赛评委没有来自高校的教授

  参加本次大赛的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18个国家的28支队伍。在第一轮的比赛后,就有一半以上的队伍被淘汰。被淘汰的队伍与更多的没有机会参加比赛的学生相比,有个独一无二的机会:与来自风险投资界的专家交流,并聆听专家们对自己商业计划的建议。

  实际上,来自风投的专家们仅仅是大赛评委的一部分。比赛的评委包括来自硅谷的20多家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的代表、成功的创业者、银行和法律界的资深人士。

  在这些评委中,独独没有高校教授的身影,尽管这场比赛是在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

  一位评委说的好:创业大赛就是要面对市场的考验,不是验证高校所教授的理论是否正确。

  参加挑战赛的商业计划在现实世界变成真实公司的案例已经不在少数。一家印度生物科技应用研究公司两年前以吸湿性纸领域的开发和推广计划夺得了挑战赛的第二名。现在,这家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除正式员工外,还从各种非政府机构和自助团体雇佣了500多名贫困妇女。

  作为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总监,朱文利参加了几届的挑战赛。她说,大学里的一些技术创新为什么一直停留在实验室?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我们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很好的创业教育,不具备把成果转化到市场中去的能力。这也是创办这个比赛的原因:通过我们的优势在全球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创业教育方法、课程以及很好的项目,把它们带到中国,促进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者多数有在大公司工作的经验

  Nancy U.Kamei 是英特尔负责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总监。

  前几天,她19岁的儿子问Nancy:是自己创业好,还是加入一家公司好呢?这个问题与很多中国大学生的困惑是一样的。

  Nancy用亲身经历告诉儿子:自己毕业后加入大公司,得到非常好的培训,从中学会了如何运作一个成功的企业。“重要的不在于你毕业后是去创业还是为公司工作,而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她说。

  作为此次比赛的评委,吴葆之博士在美国有着多年的风投经验。现在,身为北京大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的他经常呆在北京,给国内学子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在他看来,创业者多数应有在大公司工作的经验——“如果你要创业,不了解大公司的情况,很难创业成功。这是靠经验,不是靠技术,不是念个MBA就可以创业成功。比尔·盖茨是很特殊的情况。”

  在硅谷,整个文化是创业者的文化,大家分享很多经验。这里有学校,有小公司,有大公司,四周有不同的行业。真正的创业,并把公司做大,需要不同行业的人才。“要凝聚这些伙伴。创业可不是单枪匹马就能成功的。”吴葆之提醒,真正有本事愿意创业创新的是非常少的部分人。政府鼓励是好事,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的。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