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考试“专家”网上虚假叫卖“真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80后考试“专家”网上虚假叫卖“真题”
2010年05月06日 12:38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假冒考试辅导专家在网上传授复习经验,随后自称可以“弄”到当年的考试真题,哄人花钱购买。

  近日,这名自称有“各类考试真题信息出售”的只有初中文化的80后“专家”,因涉嫌诈骗被浙江省慈溪市公安机关依法移交给慈溪市人民检察院。

  “如果他不是实施诈骗,以他的能力,真的可以做一个辅导专家了。”此案的主审检察官孙涛在审查案卷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嗅商机”

  一青年网上“钓鱼”

  今年26岁的张晓军是个地地道道的“80后”,家住桐乡市周巷镇,初中毕业后曾在当地一家个体企业当过业务员,但没干多久,他便嫌跑业务太苦,赚得又少,干脆辞职回家“啃老”,整日在家上网。

  2009年夏天,在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上,一个同学告诉张晓军自己正在考研。从这位同学的口中,张晓军得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今很多年轻人都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为自己充电。而在备考过程中,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一些带有押题性质的冲刺班,报名人更是趋之若鹜。

  这使张晓军嗅到了商机。不久后,张晓军通过自动发帖软件,在全国的数百家论坛内发布“出售各类考试真题答案”的帖子,内容涉及的考试有会计师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然后留下了QQ号,静待鱼儿上钩。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短短数日内,竟然有十多个人通过QQ与他联系,坐在家里,点点鼠标,聊聊QQ就能有钱入账,这让跑过业务的张晓军着实“惬意了一把”。

  不过,美梦并没有延续多久。

  2009年12月22日9时,民警接到网上报警,顺着QQ号码、汇款账号、取款地点等有效信息,顺藤摸瓜将正在家中跟网友聊得起劲的张晓军抓了个正着。

  据警方统计,半年时间内,张晓军通过虚拟网络以出售各类考试真题答案为内容作案几十起,骗得赃款16000多元。

  “博信任”

  苦心钻研考试大纲

  据张晓军交代,为了获取被害人信任,作为他与被害人交流的重要工具,他在行骗前先花钱购买了多个高等级的五位QQ靓号。

  同时,为了做到更专业,充分赢得“顾客”信任,张晓军每推出一项新业务,都要对这个领域内的基本知识作较为深入的了解,收集考试大纲的内容和出题范围,研究近年来的出题走势,下载各种真题、模拟试卷等。

  在聊天中,他先自称是某辅导学校的专家,用自己事先做得的“功课”对考生进行辅导,等对方相信之后,他便告诉对方,自己可以从内部渠道获得当年的考试真题及答案,让对方预付几百元不等的定金,而收到钱后便销声匿迹。

  孙涛告诉记者,在提审中,他发现张晓军对于当前各类热门考试相关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令人吃惊。

  “不配合”

  侦查起诉陷困境

  孙涛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为了不出错,张晓军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电子表格,用来记录每个客户的姓名、交易类型、交易价格、联系方式、银行卡号、收到汇款的时间等。

  而这一表格最终也成为张晓军网络诈骗案的主要证据。

  “如果张晓军没有自己制作这一表格的话,那么对他的侦查起诉将会异常困难。”孙涛说,张晓军收取汇款的银行卡是花钱在网上买的别人的实名卡,平时与被害人联系也是使用QQ及手机等移动通讯设施,在取证上非常困难。

  “被害人不配合,也是此类案件的一个难点。”孙涛说。

  据了解,当警方通过张晓军的电子表格等证据找到了本案的相关被害人时,很多被害人对此事都矢口否认。一些承认此事的被害人被问起为什么不报案时,回答几乎如出一辙:“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愚蠢,如果周围的亲戚朋友知道,会笑话我的。”

  “殊不知,被害人的举报往往是警方介入网络诈骗案的重要线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糜方强告诉记者,不单是此类虚假出售考试信息的案件,几乎所有的网络诈骗案在侦破、起诉过程中都有着特殊的困难。

  “案件管辖权也是个问题。”糜方强说,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的管辖权以犯罪地为主,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为辅。可是,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犯罪行为地应该如何确定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而由于网络犯罪的行为人隐蔽性较高,通过IP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位置,操作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被害人所在地警方先得到线索。”糜方强说,但依照法律规定,被害人所在地是没有管辖权的,所以实践中此类案件往往就会出现获得线索的警方无管辖权,有管辖权的警方无线索的尴尬局面。

  糜方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现在很多网络诈骗都是通过QQ、移动电话的通讯手段联系,如何将这些证据固定,来证明法律规定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犯罪构成要件也是侦查、起诉中的一个重要难题。法制日报记者 马岳君 陈东升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