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不是玩票 连工作都找不到,谈何创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创业不是玩票 连工作都找不到,谈何创业?
2009年03月20日 08: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面对1%的成功率

  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社会各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正跃跃欲试地尝试自己创业。

  河北省刚刚结束的一项调查显示,52%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就其成功率而言,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也不过4%,河北省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0.3%。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1%。

  今天我们刊登了一组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故事,他们中有的人已走在创业的路上,有的正准备起步。他们的故事里,有振奋,有担忧,也有辛酸与无奈。毕竟一个人先养活自己才有尊严,也才有希望与未来。因此,是坚守不切实际的梦想,举步不前,还是从最基础的行业做起,积跬步以至将来?这是每个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创业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更多的艰苦与折磨。面对可能只有1%的成功率,你准备好了吗?

  编者

  应届毕业生小廖的困惑:

  就业还是创业,生存还是发展

  “ 我口袋里全部的钱只有50多块了,真不知道如何度过以后的日子。每天,我都不知道如何过,如何面对明天,因为我是在虚度年华。空有一腔抱负,但现实却没有给我实现的通道。”“贫穷让我自卑,也让我心灰。不想掐断创业这个念头,很想通过媒体来找到资助我的人,以实现我的创业梦。记者朋友,无助的我真的很想得到你们的帮助。”

  中国青年报记者昨晚收到了福建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廖发来的求助邮件。来自福建山区贫困家庭的小廖同学在邮件中说,“走出学校将近一个月了,我现在处于失业状态。之前做过房产中介工作,但是由于不适合自己,所以把工作给辞了。”“读了四年大学,出来却找不到一个工作来养活自己。我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钱了,因为我告诉他们已经出来工作,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了。但是,事实哪是这样呢?丢了工作的这半个月里,我多数时候都是饿着肚子的。每天早晨不吃饭,中午有时是吃一包快速面,有时是吃几块粗面包,晚餐也大概和中午一样。我想把这副健康的身体留到工作中,可是,没有人会同情我,我外表看似坚强,但谁又知道我的苦衷呢?常常空着肚子是很容易得胃病的,所以我每天都喝很多的水,也吃些廉价的食物来安慰虚弱的胃部。”“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出租房里,真是碌碌无为。我的力量是那么渺小,根本无力支撑我的创业梦。为什么世界总是那么不公平,有才华,有胆识,有那种成功的决心的人,却得不到物质的支持?我真的很想有个平台,让我把所学的东西发挥出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中午,记者约请小廖到一家西式餐厅吃午餐,并与之谈心。小廖身穿深色西装,侃侃而谈,看上去并不像他先前在邮件中说的那么落魄和自卑。

  小廖告诉记者,他写信给记者的目的是希望有人无偿资助他创业。记者问他,具体想在哪个方面投资?他说,“我看好大学生消费群体,想在校园里做休闲行业,比如开桌球馆或餐厅”。当问及是否有创业计划书时,他回答:“目前还没有,不过要做也很快,两三天就能写出来。因为我在大四上学期,就有这方面的想法了。”

  “你连创业计划书都没有,有人愿意给你投资吗?”记者问。

  “愿者上钩嘛!”小廖说,他学的是经济管理,有专业知识,有好的创业点子,眼下就差资金。

  记者告诉他,创业是有风险的,且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目前他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应该先找份工作,等时机成熟了再考虑创业。

  小廖同意记者的看法。他表示,如果一时找不到资金,他会先去找工作,但“创业的梦想不会放弃”。

  小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房产中介,做了半个月就离职了。谈及离职的原因,他说,“首先,每天上班时间太长,早中晚加起来10个半小时,连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都没有。其次,管理不够人性化,自己的特长不能得到发挥。”

  记者请他举例说明这家房产中介公司的管理如何“不够人性化”。小廖说,公司要求我们见到租房的客户,必须先介绍房屋的路段、小区、装修、光线、朝向、价格等等。“而我觉得这种方式太呆板,可以和客户从聊天开始,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

  小廖把自己的想法向公司主管和盘托出,没想到主管说“你是新来的,必须听我的”。小廖觉得在这里“没有自主性”,只做了一单业务就走了。

  小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能够“展示自己管理能力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记者建议他先就业再择业,分步到位。小廖表示接受,他说,“这几天会留意面试的机会,即便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会硬着头皮去做,毕竟生存要紧,都23岁了总不能再向父母要钱。”

  目前,除了找工作赚钱,今年夏季即将毕业的小廖还要完成一篇题为《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理念比较分析》的毕业论文。记者问他为何做如此宏大的题目而不做些和就业相关的课题,他说这是老师定的。“我们班还有同学的论文题目是《债券型基金的研究》呢!”小廖说。

  福建大学生评说“小廖现象”

  连工作都找不到,谈何创业

  “这封求助信反映的不只是小廖同学的个人问题。想要通过念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大学究竟教会了学生多少东西,又能改变多少?小小一封求助信,就是中国大学教育,以及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状况的缩影。”福建师大大四女生小唐看了小廖的求助信后有感而发。

  今天,记者把小廖的来信通过QQ发给福建部分高校的一些大学生,请他们给小廖出主意,结果引来诸多评论。

  福州大学大四男生小胡说,小廖同学面临如此窘境,可能和他对自身的定位有关。“我觉得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客观地去分析自己的过去和自身的能力架构,找出待业的原因”。“如果我身处这样的困境,我会先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活——不管是刷盘子还是扫大街。只要肯做放下无谓的尊严,养活自己应该不难”。

  厦门大学大四男生小周认为,把当前遇到的困难都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出身的贫困以及没有雄厚的背景,这种心态得调整。其实,自己的能力才是关键,一个能力强的人,不至于连自己的三餐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些大学生很看重面子问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

  去年从福州师大毕业后创业的女生小曾和小廖是老乡,她在电话中对小廖说,“创业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我现在不太鼓励你创业。刚毕业没有资金是一个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不是缺资金,而是缺经验,还有就是面对挫折的能力,这时候如果有资金可能很危险。”小曾告诉记者,她非常理解小廖目前的心理状态,花了父母那么多钱,肯定想做出一番事业,可是这需要时间,需要把心沉下来,需要吃苦耐劳。

  福州大学的大三男生小郑在分析小廖的处境时说,其实这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共同心理,感觉大学毕业后没有一份比较“有层次”的工作,大学四年的投资回报率就太低了,自己没办法接受,家人也会失望,尤其是没办法在亲朋好友乡邻的议论下抬起头来。建议他不妨放下面子,从基本的打工做起——能站起来也能蹲下去的人才是真英雄。小郑认为,大学生创业现在成了热门话题,但是大学生创业风险实在太大。也许我们看到好几个成功的案例,但是并没有看到这些人成功的背后有更多的失败。应届毕业生没有经验没有资本——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人脉关系等等,连工作都找不到,还谈何创业?倘若你现在就有创业的能力,我就不信所有的企业主都看不到你的光芒,你还不如把你创业的勇气和智慧拿到某个岗位上来为自己准备原始积累——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在校期间就开办公司的闽江学院大四男生小江也认为,小廖目前的心态不适合创业,如果他“放得下身段,工作肯定找得到”。先找份工作谋生,然后再考虑做什么最适合自己。

  武夷山学院的女生小庄给小廖留言说,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不要丧气,站起来,就算走到街上的一家餐馆问是否需要洗碗工也不算丢脸,肚子饱了,有了精神,才能继续走下去。“你说渴望创业,希望有人帮助你。以你现在的情况和心态,创业更加难。不是泼冷水,也不是雪上加霜,只想告诉你,穷人更该自强。现在的你,是需要帮助,而我只能在精神上给你鼓励。如果你有能力,如果你幸运可以碰上帮助你创业的人,那最好不过。反之,如果没有人帮助,你该怎么办?与其等待,不如行动,自己去努力。”本报记者 陈强

  大学生创业不是玩票

  王勇是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如果不是学校建立了“创业园”,他的创业计划起码要推迟两年。他说:“创业不是玩票,我觉得要从长计议。”

  去年11月,学校推出优惠政策,为学生在校内建了一幢简易的板房及室内街道,“沿街”的店铺免费租给学生,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并赠送电话、安装网线。得知这一消息后,王勇创业的念头被勾了起来,他找到三位同学商量,决定准备一套完整的计划书,争取“中标”把店开进创业园。

  考虑到本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同时70%都是女生。他们决定开两家女性服装店,一家主打潮流时尚,另一家以学生味的服装为主。由于定位准确,他们顺利入驻创业园。他们分别说服家人,总共从家里筹到了8000多元的启动资金。在开办实体店的同时,他们还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个网店,四人轮流做店主,定期更新货源图片、发货。这样,即使实体店生意不是很好,网店也能保证一定的销售额。

  虽然目前新店刚开张一个月,但是他说并不是没有想过失败,“如果衣服卖不出去,最后可能要去摆地摊,但我不会停止创业,也许就如当初所想,一边工作一边和别人合伙开店。”

  闽江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江山说自己创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2007年暑假,他认识成都一位在校大学生,在当地创办的一份校园消费类杂志,很红火。回到福州后,他决定先从模仿开始。

  成都的朋友给了他一份样刊,他找来本专业和新闻学专业的几位同学,从制定策划、拉广告、邀请商家加盟,一步步进行,但商家们根本不愿意和他们合作。因为他们是在校大学生,杂志也未成型。这一计划只好搁置。

  去年3月,他们开始代理福利彩票免费体验和推广活动,为他们赚取了第一桶金3万余元。5月,他们接下了新浪2008主题线下活动,9月接下了谷歌全国校园巡讲福建地区的巡讲活动。“现在资金有了,人脉积累了,校园渠道也打通了,团队也稳定了,最难得的是我们在这一年多的‘创业’ 过程中,锻炼出了同龄人难有的判断力和良好心态。” 蔺桃 本报记者 陈强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