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放学回家不识父母 外来工子弟心理亟待关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女生放学回家不识父母 外来工子弟心理亟待关注
2009年02月20日 10:5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报讯 (记者周颖)江门市鹤山某小学学生小兰放学回家后竟然失忆,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认不出来!近日,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兰作为外来工子女,跟随父母转到新环境后感觉不适应,所以患上了心理疾病。

  昨天江门市教育部门向记者透露,新的一年,有关部门将重点关注外来工子弟的心理问题,除了学校要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和功能完整的咨询室外,家长也要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及时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案例

  六年级女生突然失忆

  近日,鹤山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兰(化名)放学回家后,突然间离奇失去了记忆,就连身边最亲密的人都不认识了,而且也忘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

  小兰被紧急送往鹤山市人民医院就诊,医院对小兰作出初步诊断,小兰患了“癔病”,属于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小兰仍然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

  小兰一家是广西人,5年前小兰的爸爸到鹤山打工,小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鹤山上学。据了解,小兰发病前曾经多次表示,她在学校的生活并不愉快,很想回到老家,希望学校能开除她。

  原因

  转学后不适应

  据医院医生介绍,小兰之所以会出现失忆症状,主要是因为她作为当地外来工子弟,对新环境不适应,多次遇挫折后,又无法得到沟通和解决,心理最终出现严重问题。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傅深省主任告诉记者,一般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习惯不良、情绪自控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低、自信心和意志力不足等方面。

  其中,江门目前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尤其值得关注,根据调查,农村在城务工人员子女容易患强迫症,在强迫程度上,显著高于其他人员,且有显著的强迫症状。

  困境

  心理教师和咨询室配备不够

  据傅深省主任介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认知发展水平、贫困者角色认知以及学习压力会导致其在心理与行为上产生问题。“加上家庭经济状况问题,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绪,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对其的干扰,而代偿性地表现出精神症状,因而更易患上精神疾病。”

  “类似小兰这样的例子以前也发生过,这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外来工子弟,普遍存在不适应新环境的问题,非常需要接受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记者昨天了解到,目前江门全市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人数为5241人,与70万中小学生相比,比例为1:133,也就是说一名心理教师要为133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

  目前,江门全市心理咨询室面积在30㎡以上的学校仅422个,也就意味着还有一半的学校没有咨询室或咨询室不够30㎡,目前江门市573所小学,设有心理咨询网页的学校仅有22所;设有心理热线电话的学校只有279所。

  江门市教育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江门市心理教师的缺乏,对于大多数需要个别辅导的外来工子弟来说,显得杯水车薪。

  解决方法

  教育部门:

  今年将普及心理教师

  “不仅外来工子弟需要加大辅导力度,其实很多城市学生也都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接受辅导。”江门市教育局政体科阮科长表示,如果教师对外来工子女加强心理辅导,就需要加强人力,否则将无法开展。

  近日,江门市教育局召开相关会议,着手在今年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门计划,今年在学生规模1000人的中学、1200人的小学配备1名心理教师,寄宿制学校至少配备1名以上的心理教师。在校生规模600人以上的学校,今年也计划全部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些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具有C级以上的培训证书。

  外来工:应疏导孩子心理

  江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关注外来工子弟的心理问题,通过相关专业培训,提高心理教师的整体水平。”

  “三至五年内,我们将建设一批规格高、配置齐全、功能完整的咨询室,力争到2011年,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达到15所,使农村学校、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大突破。”

  教育部门表示,除了学校要配备必要的心理专业的教师外,家长尤其是外来工也要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家长。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