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4名中学生报名遭拒 家长被要求签帮教协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海南204名中学生报名遭拒 家长被要求签帮教协议
2009年02月18日 14:28 来源: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没报上名,余同学沮丧地在学校大门外徘徊。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学校都上课一个星期了,但学校还不肯给我的小孩报名,真是急死了!”2月16日下午,站在昌江民族中学大门外,余先生急得团团围。而站在一旁的他13岁的儿子小余同学也是愁眉苦脸的,看到从校门进进出出的同学们,他一脸的羡慕。

  余同学是因为上个学期旷课过多而被学校视为自动退学,因此在2月9日本学期报名注册开始后,他去学校报名时被拒之门外。在昌江民族中学,共有204名学生因违反校规而被学校暂停报名,要求学生家长跟学校签订帮教协议书后才予以报名。

  “逃课王”新学期报名遭拒

  余同学是昌江民族中学七年级(18)班的学生。2月9日是本学期开始报名注册的日子,可当他高高兴兴地赶到学校找班主任符老师报名时,符老师却不肯给他报名,理由是他逃课过多已被学校视为自动退学处理了。他一脸沮丧地回家告诉父母。余先生立即打电话给符老师了解情况,并要求能给孩子机会。但符老师说,将余同学作自动退学处理是学校的决定,他也做不了主。“这几天,我和老婆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来回跑了好几趟,班主任就是不同意给孩子报名。”余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他坦承,因为工作忙,平时没怎么管小孩,缺少对小孩的关心。

  他说,他在华盛水泥厂上班,离家较远,而老婆一天到晚开三轮摩托车拉客,也很少在家,因此根本没有时间管小孩。有时小孩背着书包出门,说是上学其实是去上网,他们也不知道。有时班主任打来电话反映小孩逃课的事,晚上他问小孩,小孩有时否认,他就没再追问下去。直到这次小孩报名被拒绝后,他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班主任:余同学连续逃学一个多月

  对于余同学的表现,他的班主任符老师颇有微词。他说,上个学期,余同学经常逃学,不来上课。他便将此情况向余先生反映,要求他们家长配合学校工作,重视老师和学校的反馈信息,及时跟孩子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可是,每次打电话过去,余先生虽说要管好孩子,但实际上看来没有任何效果。因为余同学还是照常逃课不误,以至于有一个多月没来上几次课。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该学生不想来上课了,为了对孩子及对学校负责,他便将此事向学校报告。经领导讨论决定,给余同学作出了自动退学处理。

  符老师说,虽然余同学期末也来参加两天的期末考试了,但退学的意见是校领导作出的,他没有权力更改,如果余同学还想在民中读书,须经校领导同意,且其家长要跟学校签订帮教协议后,才能报名。

  全校有204名学生违反校规

  据记者了解,在昌江民族中学,像余同学这样因为违反该校各种相关规章制度的学生有204名,这些学生在本学期开学报名时,无一例外被通知暂时不给予报名,待2月16日那天召开家长会后,才准许报名。

  该校德育室文主任说,16日上午,该校召开违纪学生及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生上学期的违纪情况。为了让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共同管好孩子,学校要求家长跟学校签订帮教协议后,然后由德育室出具一张字条,说明该同学已接受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了,同意给予报名注册。违纪的学生拿着这张字条交给班主任后,才能办理报名注册手续。有违规的学生必须改过后学校才给予报名,但学校不能因此辞退哪个学生。

  可家长会开过后,不少家长都拿到了德育室出具的同意报名字条,可余先生却没有拿到,没有这张字条就意味着余同学还不能报名,他因此十分着急。

  校长:签帮教协议是为教育好孩子

  为了让家长签订帮教协议,竟让违反校规的学生整整一个星期不能来校上课,这种做法妥不妥?为此,记者采访了昌江民族中学校长方世海。“我们这个做法已实行好多年了,我们认为这样做对学生的教育还是比较有效的。”方校长说。

  方校长说,该校共3500多名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因此生源比较复杂,违反校规的学生和现象多,比如迟到早退、穿奇装异服、留长发、染发、留长指甲、穿拖鞋、破坏公物等等。为了管好学生,该校决定在开学的第一周星期一,召开违规学生及家长会,一是通报学生上学期违反校规的情况,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二是对家长进行培训,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三是要求家长跟学校签订一个帮教协议。这样做,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希望家长能理解。

  2月17日下午,余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学校同意给他和小孩报名了。(林书喜)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