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摘了学生照接 部分学生接送站转入地下(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招牌摘了学生照接 部分学生接送站转入地下(图)
2009年04月23日 15:4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学生接送站的存在是社会的需要。但只有做好安全工作,才能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苏仕日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社区表示仍将追查整改

  昨天下午,记者在莞城向阳路上,原本随处可见的接送站只剩下寥寥三家。一家没有撤下招牌的接送站负责人说,前不久附近接送站都收到一份《学生接送站管理办法》,两三天之内,大部分接送站的招牌都被经营者摘下,但实际上这些“摘牌”接送站仍在经营。当地社会事务办负责人表示,这些接送站虽然摘了招牌,但社区已经掌握了他们的情况,如果不符合条件,仍将面临关停。

  20多块招牌仅剩3块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249家学生接送站有超过三分之二需要整改,而莞城就有96家,占到接送站总数的四成,仅在向阳路上,过去大大小小就有超过20家接送站,招牌随处可见。但昨天记者经过向阳路时发现,这些招牌仅剩下三块。

  一家没有撤下招牌的接送站负责人说,前不久附近每家接送站都接到了《学生接送站管理办法》,并且被告知,未来将对接送站进行清理整顿,其后不久,大部分的接送站招牌都“消失”了。但她告诉记者,这些接送站仍然在从事学生接送业务。

  在这家接送站楼上还有一家接送站,工作人员称老板不在,无法开门,不能让自称家长的记者入内参观。工作人员证实他们当天仍在从事接送学生和午餐午休业务。“以前你们在外面挂了招牌,怎么没有了,好难找地方。”面对记者的询问,对方表示不清楚。记者过去曾经采访过的其他几家接送站也都不见了招牌,但仍在营业。

  而记者以家长身份拨通另一家以前记录的接送站电话时,对方一直追问记者从哪里得到电话的,通话没多久他急匆匆说了一句“我们已经不做了”,便挂断了电话。

  摘了招牌也要整改

  记者注意到,一些接送站设在4楼,明显违反了管理办法。而那家无法开门的接送站,如果情况属实,更明显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的逃生。

  “摘了牌也不可能逃过清理整顿。”莞城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得知上述情况后表示,莞城8个社区中有7个有学生接送站,经过调查摸底,社区居委会都对该辖区内的学生接送站数量和位置都比较了解。

  在管理办法出台后,莞城向在校学生家长发出一封公开信,通报了清理整顿的有关情况。明天,莞城将对社区负责人、接送站负责人开展培训,下周正式开展清理工作,按有关工作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她同时表示,一些照顾3—4个孩子午餐午休的家庭,如果确属于朋友亲戚委托性质,这部分不在清理范围之内。而其他接送站必须接受清理整顿。

  大接送站忧中有喜

  对于管理办法的标准,并非所有的接送站都选择“隐蔽”。前述那家没有“摘牌”的接送站负责人就说,既然有心做这一行,就不会拆掉招牌。“如果政府说哪里要改,哪里要清理,我就根据他们的要求去整改好了。如果实在改不了要关闭,我也服从。”

  而万江街道最大的一家接送站负责人梁小姐对管理办法是比较欢迎的。梁小姐的接送站包括三幢民房,餐厅、宿舍按年级区分,实际使用面积有500平方米。接送站的孩子都是与接送站一路相隔的小学学生,有上百人。站里配备了12名工作人员,分工很明确,2个负责做饭,5个负责接送孩子,5个负责辅导功课。梁小姐说,原先的房东收回了房屋自己办起了接送站,而周围的接送站也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压力很大。对于管理办法提出的标准,梁小姐觉得是可以接受的:“我们这里已经装了报警器、有逃生通道,工作人员数量和人均面积都达标。”她觉得,新标准可以淘汰一部分小接送站,既方便政府管理,对她这个接送站也件好事。

  本报记者段思午王雄伟

  实习生陈伟楷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