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广州二手房贷款:按揭申请不难 等放款难

2011年07月18日 10:2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中旬,“坚决不裸婚”的周小姐与其未婚夫经中介介绍,决定在天河区体育西路附近买一套二手房做婚房。但由于手头资金有限,两人选择通过按揭公司办理组合贷款业务。“幸亏我碰上一位好说话的业主,他很体谅我们小年轻攒钱买房不易,起初他还坚持要求一次性付款,后来与业主聊了两三次,他也就同意了。”不过,周小姐在感到庆幸的同时,也从原业主口中听到些许埋怨,“办手续时要花费不少时间,接下来还要等放款,太麻烦了。”为此,周小姐向记者大吐苦水,申请按揭贷款耗时费事,但这不是我们买家的错啊!

  本期话题将对话按揭公司专业人士,告诉你在信贷收紧期的当下,向银行申请房贷是否真如媒体所说“难上加难”?哪些类型的客户最难申请房贷?哪类客户申请房贷有可能“一路绿灯”?又有哪些方法(方案)能让房贷申请“困难户”解困,顺利成为“房奴”?本期话题为你一一解答。

  首套借贷如常 二套房贷减少

  记者从多位按揭业人士口中得知,只要申请人符合申请房贷的资格,银行都不会不批。汇瀚按揭高级业务经理莫静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除个别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在业务重心上有所调整,停止或减少受理个人房贷业务,大部分银行对个人房贷业务仍是如常进行受理。“有个别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基于企业利益,选择将业务重心放在可使企业获得更大利润的信贷业务上,因此取消对个人房贷业务的受理。”这对于股份制银行生存发展而言,无可厚非。

  至于银行受理个人房贷业务时,是否有根据首次置业贷款和二套房贷款而区别对待?莫静则回应,在她所接触的案例中,并未出现此现象。但她坦言,现在申请个人房贷需要经过比以往更严苛的资格审核,“如果客户曾上过信贷‘黑名单’,或是楼宇资质较差,都不容易成功申请贷款。”她指出,在银行借贷额度趋于紧缩的今天,银行更有底气挑选优质客户进行房贷。

  按揭业人士表示,现在购买二套房的买家,大部分都不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了,有按揭公司的二套房贷代办业务减少逾六成。莫静对此回应,由于政府现在保护刚需买家,刚需买家向银行借贷往往不难贷足七成。但二套房买家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许多购置二套房的买家,本人资金雄厚的可能就选择一次性付款,资金稍弱却十分坚持购房的则选择向亲朋戚友借钱,资金实在有限的则会搁置购房计划,“因为四成贷款对许多想买第二套房的买家而言,钱太少了。”

  银行放款额度有限 担保快贷也没用

  申请个人房贷时,申请人除了需要接受比以往更严格的资格审查,在银行出具同意贷款通知后,申请人往往要花费比以往更长的时间去等待银行放款。亿达按揭公司资深监控专员曾懿怡告诉记者,在银行出具同意贷款通知书后,申请商业房贷的客户往往需要1~2个月等待银行放款,公积金和组合贷款的客户则需要等待2~3个月。“这里面除了因为对客户资料审核较以往复杂所造成的时间延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银行借贷额度收紧,如果客户碰巧赶上银行借贷额度用完,就需要多等待1~2月了。” 因此,部分选择中介放盘的业主都要求买家需一次性付款,美联物业广州公司成交数据显示,6月份选择一次性付款比例上升,占比达三成,与上月环比上升5个百分点。

  在按揭业务处理时,需要加快办理按揭贷款的客户多半会选择担保快贷服务。从按揭业人士口中获悉,大部分按揭公司的担保快贷收费标准如下:“税单快放”收取贷款金额0.3%,“新证快放”收取贷款金额0.2%;“入押快放”收取贷款金额0.1%,行话简称“321”。不过,亿诚按揭总经理助理陈广雄表示,今年以来确实是多了很多客户要求申请使用快贷业务,这主要是受银行放款额度限制的,“如果银行没有额度放款,你申请了快贷也有可能放不出”。

  中介协调“提前亮”买卖双方尽开颜

  不少受访按揭业人士透露,虽然现在选择办理按揭贷款业务的客户,尤其是“二套房贷”客户数量有所减少。由于受政策影响而导致的银行放款时间延长,不少客户,无论是买家还是业主,都对此表示理解与配合。莫静告诉记者,如果遇上赎契或是“转按”等情况,买卖双方往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等待银行放款,但倘若中介在双方初步达成成交意向时就开始积极协调,告知业主当前按揭贷款需要耐心、时间配合与等待,其实就算银行信贷政策紧缩,办理按揭贷款也不头疼。

  此外,如果买家在制定置业计划时,如有可能避开在年终、季度未申请房贷,换言之别在银行信贷额度紧张的时间去“凑热闹”,而选择在银行额度相对宽松的时间申请房贷,极有可能加快放款的速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