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合肥限购满百日 楼市销量遭“腰斩”

2011年07月18日 11:01 来源:中安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国务院再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国五条”要求对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进一步实施限购。而住建部已经开始调查分析部分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成因,并据此草拟新一轮的限购城市名单。限购令对楼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安徽会有多少城市纳入限购范围?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探访合肥楼市,并采访了有关专家。

  限购百日销量骤降

  合肥版限购令刚满百日,记者再次探访发现,合肥楼市成交量环比出现“腰斩”,但价格依然坚挺。

  据了解,3月31日,合肥市限购令正式出台,按照合肥市户口“限二禁三”、外地人口“限一禁二”的要求,合肥包河区、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四大区正式进行限购。政策一出,调控成效立竿见影。据有关部门统计,4月份合肥住宅类商品房成交2130套,比3月份下跌了6138套,跌幅达74.24%,销售面积环比下跌了72.84万平方米,跌幅达77.47%。

  “4月成交量如此惨淡,除了3月份数据偏高之外,也与销售量大幅度下滑有关。”分析人士称,4月份除了限购令之外,此前的信贷政策、土地政策都发挥了政策的叠加效应。

  从4月份到今年6月底,楼市成交一直有点冷。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今年上半年合肥成交住宅类商品房3万多套,其中一季度成交2万多套,二季度成交量不到1万套。通俗地讲,限购令实施3个多月,楼市成交量被“腰斩”了。

  成交量大幅缩水的不仅仅是新房,二手房更是门前冷落。“限购令之后,我们在主城区的店面成交量缩水近六成,不得不调整战略,压缩主城区的店面,向不在限购区域内的新城区扩张。”合肥某二手房中介公司负责人杨先生告诉记者。

  价格没跌优惠增多

  尽管交易量下跌,但开发商仍然在挺着,无论是专家还是购房者,都感觉合肥房价没有降,不过涨幅得到了控制。

  “房价跌的可能性很小!”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孔令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这样表示。他认为,目前合肥乃至全省购房者刚需还较多,这对于楼市有着较强的支撑作用。

  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涨的可能性也不大明显。“我今年跟着看房团看了十几次房子了,以前觉得房价会大跌,但观察了这么久,也没有发现品质好的楼盘降价。”一直在寻觅出手机会的夏先生表示,经这么长时间后,他觉得现在大涨大跌都不可能出现。现在主要还是比较几个自己能承受价格的楼盘的综合条件,觉得合适就会出手。

  记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和6月的住宅销售均价中,瑶海区、高新区和新站区的价格较4月份时均出现了上涨的现象,其中新站区的销售均价涨幅较高,较4月份上涨了453.75元/平方米。其他区价格略有下跌,但整体跌幅不明显。全国百城房价指数也表明,5月和6月,合肥房价环比出现了微幅下跌。

  虽然价格变化不明显,但进入7月,楼市优惠明显增多。“秒杀房”“首付13万”等一些比较有噱头的促销模式层出不穷。“部分开发商开始变相调价,也说明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心理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主任凌斌表示。

  合肥限购会升级吗?

  此次,国务院加强楼市调控的“国五条”出炉,不少人也在猜测:合肥的限购令会不会继续升级,几个非限购区域会不会也进入限购行列?

  对此,省内不少房产专家都表示了比较一致的观点,限购令升级的可能性不大。“四大主城区的政策应该已经到了底线,合肥市户口‘限二禁三’,总不能‘限一禁二’吧,而几大新区尚在扶持发展期,从经济发展大局而言政府暂时不会限制其地产业发展。”凌斌称。

  凌斌还认为,虽然限购之后成交量立竿见影下滑,上半年对于楼市杀伤力最大的其实应该是限贷。“限购主要打击了炒房族以及外地购房人群,但限贷等信贷政策则不同,它直接决定了普通购房者能否顺利买房。”他表示,上半年刚需购房者的购房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但由于信贷门槛,不少人想买也买不了房。“就像网上有人说的,房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相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合肥市四大主城区——包河区、蜀山区、庐阳区、瑶海区的成交量为21078套,而非限购五大楼市区域的成交量为12482套,非限购区域的成交量低于限购区域。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数据也表明,合肥限购令可能并没有其表面上显示的那么风光。

  “虽然限购令之后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但主要原因还是之前的宏观调控、信贷政策以及限购令叠加生效,限购令可能正好成为压死销量的那根稻草。”凌斌表示。(新安晚报 唐粲、郁宗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