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多地土地拍卖遇冷 “底价拍地”考验地方财政

2011年09月13日 09:56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初,广州、南京等多地举办土地拍卖,可场面却大都冷冷清清。曾经的激烈竞拍已经不再,大多数地块都是以底价成交,甚至还有地块流拍。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土地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地王时代”正向“底价时代”转型。但各地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便是土地财政大幅缩水。

  多地土地拍卖遇冷

  土地拍卖遇冷不仅仅发生在广州。

  也是9月1日,南京国土局再次迎来土地拍卖,来到现场拿地的代表总共不超过10人;被拍卖的6幅地块中,有5幅地块均以底价成交;位于横溪甘泉湖的G32地块最终流拍。土地市场再次陷入低迷。

  9月2日,扬州举行扬州市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竞价拍卖会。3个小时,分布在扬州东南西北中方位的6幅“净地”成功拍卖,但从成交价格上来看,开发商显得愈加理性、谨慎。

  土地市场的动向常常被称为楼市的“风向标”。在号称“金九银十”的传统房地产的火爆时期,不但房价节节松动,就连土地拍卖市场都做不到“开门红”。这让房地产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开发商态度趋谨慎

  对今年广州最大规模卖地会,开发商们不给“面子”,有业内人士表示“非常惊讶”。北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就表示:“结果太令人意外了,原本以为至少有几块土地会存在竞拍的情况。”

  事实上,广州、南京等地土地市场的拍卖状况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接二连三的土地拍卖会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当前土地交易市场显露趋冷态势。更有机构分析,在各种楼市调控政策的压力下,今年以来开发商资金回笼缓慢,市场预期悲观,拿地热情骤降,流拍和底价成交将贯穿全年的土地市场。

  “地价的‘低迷’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空间不会很大,说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威力。”一位业内人士说。

  土地财政面临考验

  土地市场遇冷的情况还在继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数据显示,尽管土地成交面积相较去年并未出现较大跌幅,但前8月土地成交金额出现大滑坡,总额不足去年全年一半。

  例如上海,今年前8月土地出让金为743.1亿元,仅为去年全年的48.4%。虽然上海土地出让金出现大幅下降,但是743.1亿元的总收入还是超过了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位列全国第一。

  而在北京,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前8月,北京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合计为671.9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调了6.74%,仅相当于去年全年土地收入的40.9%。在广州,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63.12亿元,同比减收33.75亿元,下降17.14%。

  对此,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在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信托渠道收紧的情况下,销售速度同时放缓导致回款难,这些都使得开发商资金压力加大,影响了他们的拿地能力。

  但张大伟预计,虽然9月以后土地市场可能因供应上涨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成交升温,但预计很难再达到2010年的水平。“楼市调控在下半年的力度只会加强,这将使得土地市场依然维持今年前8个月的冷清。”

  显然,在政策的叠加效应下,土地市场下行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而不管是土地流拍还是地价下跌,都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冲击。有分析人士建议,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解决此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势在必行。“晚行动不如早行动,各地要积极寻找财政增长的新突破口,否则容易陷入被动。”

  -肖伟/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