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地价不降房价降 那是“痴人说梦”

2011年09月29日 16: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在调控作用背景下楼市“金九”平淡收场,但商业地块继续高调。大型房产商万科、保利、金地等接连在九月出手“抄底”拿地,上百亿资金被砸向土地市场。知名房地产专家贾卧龙先生指出:房产商懂得调控越紧,越是拿地的好时机,投资土地做“稳赢之举”,目的在于“囤地居奇”牟取暴利。他还指出:房价下降调控是一种手段,多年没变的土地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刻。如何让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放弃土地垄断,应当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楼市痼疾的一个重点。

  调控难调土地市场有“猫腻”

  今年的“金九”,住宅市场因调控而显得冷清,但土地市场却突然逆势“升温”,万科、保利、金地等一线房企接连在九月出手“抄底”拿地,上百亿资金被砸向土地市场。调控的“冷水”压制了楼市的“虚火”,却阻挡不了开发商在土地市场的“热情”,土地能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其中必定少不了“猫腻”。

  占有土地是“立足之本”

  在楼市并不被看好的当下,开发商为什么还是对土地如此热衷?原因很简单,土地是房地产行业的命脉,没有土地,一切都是空谈。在开发商看来,市场难免有高潮低潮,不管国家调控多么严格,也不会把房地产一棍“打死”,市场还是会继续发展的,要发展必须要有资本,而土地则是最“硬”的资本。调控之下,很多房企资金紧张,拿地热情不高,靠“土地财政”为生的地方政府只好集中推地、低价出让,这对于资金状况良好的房企来说可谓天赐良机,底价拿地,何乐而不为,调控越紧,就越是拿地的好时机。

  投资土地是“稳赢之举”

  购地也是一种投资,是投资就会有风险,为什么开发商会无视“风险”而疯狂拿地?原因就在于中国土地的“特殊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兴建商品房必须使用国有建设用地,而国有建设用地只有通过招、拍、挂的形式才能获得其使用权,这样一来,政府就成了住宅用地的垄断供给者。为了实现垄断收益的最大化,政府在出让土地时会有意识减少供给量,土地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稀缺资源”,而稀缺资源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上涨,因此,只要拥有土地,那就稳赚不赔,风险基本为零,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未来。在行业进入“洗牌”关键时期,房企大鳄们扩充实力、拿地保地位,再正常不过。

  垄断土地是“暴利之源”

  开发商拿地也无所谓,毕竟中国现在只有开发商才能建商品房,问题的关键是有很多的开发商拿到地却并不开工建设,而是“囤地居奇”。开发商为什么要囤地?还是中国目前的土地制度造成的。政府垄断了土地市场,土地资源紧缺,导致地价不断飞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发一块土地获得的“开发”收益还赶不上地价上涨造成的“差价”收益,那么开发商肯定会选择不开发,省事又赚钱,利益面前,任何商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所以说,开发商囤地固然可耻,但苛责无用,开发商囤地的背后,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才更应该受到质疑,“垄断资源,与民争利”是一切怪像的根源。地价如果居高不下,想要房价下降就是“痴人说梦”,多年没变的土地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刻了。只有土地市场被放开,房地产市场才能被称为“市场”,房价才会由消费者的需求和能力决定,逐渐回归理性。所以,如何让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放弃土地垄断,从根本上解决楼市痼疾,理应成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贾卧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