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利好刺激顺义房价破万 一二手市场受热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轨道利好刺激顺义房价破万 一二手市场受热捧
2009年12月25日 09:21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继大兴、通州、亦庄等楼盘均价相继过万后,顺义核心区楼盘均价日前正式步入“万元时代”,区域住宅项目最新开盘价格最高达到13000元/平方米。据记者了解,拥有临空产业、新国展文化产业等多重利好的顺义,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北京远郊区县前列,区域经济对于房地产业的依赖性相对较弱,此次楼市发力突破万元大关,M15号线开工建设改善区域交通短板是主要推手。

  普遍突破万元大关

  据记者了解,自今年4月11日,M15号线顺义段率先开工以来,顺义房价开始呈现稳步上扬态势。之前顺义核心区楼盘均价尚不足8000元/平方米,此价格仅同于去年通州部分楼盘的售价。

  10月24日,京汉置业重头住宅项目京汉铂寓开盘,当天实际成交均价达到12500元/平方米,大幅突破市场均价。

  京汉铂寓的开售,正式吹响了顺义房价集体攀升的主旋律,截至目前,顺义区域在售的普通住宅项目已普遍超过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除京汉铂寓之外,其他售价超过万元的项目均地处顺义核心区以北的新开发区域,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与管理网显示,位于顺义马坡区域的香悦四季,其目前成交均价已达到14229元/平方米。

  “顺义房价突破万元实属正常,与通州、亦庄的骤然上涨有很大区别。”对于三个新城楼市相同的涨价行为,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其中的缘由并不相同。陈云峰分析说,通州、亦庄两个新城距离城区相对较近,所以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更大,尤其通州楼市,受CBD东扩与通州地王等因素影响,区域楼价暴涨,多个项目涨幅超过40%;而顺义则不然,除交通优势不太明显之外,临空产业、奥运生态、新国展文化产业等经济增长点一直发展良好,此次M15号线的开工建设,正好弥补了交通短板的不足,房价上涨水到渠成。

  此外,近年京汉、万科等知名开发商的进入,更是极大提升了区域住宅产品的综合品质。

  一二手市场受热捧

  虽然价格不菲,但市场接受度却不低。京汉铂寓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开盘当天共推出E02、E03两栋楼,共计190套房源,三小时内即成交160余套,总销售额近2亿元,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与管理网显示,截至12月7日早上,E02、E03两栋楼已售出182套,开发商介绍,剩余房源也已被认购。

  记者采访中,近八成购房者表示M15号线是自己购买该项目的最大诱因。据了解,目前顺义热销项目中,除本地购房者之外,城区购房者主要是在中关村、望京区域工作者。另据介绍,京汉铂寓作为京汉置业集团实施企业双品牌战略的开山之作,产品质量全面升级亦是吸引客户热捧的因素之一。

  轨道交通利好也同时催热了顺义二手房市场的火热。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分析,自三月份以来,顺义区二手房成交量以每半个月涨幅超过100%的迅猛姿态向前滚动,幸福西街、裕龙花园等原来零成交的楼盘交易开始活跃,石园北里、滨河小区、西辛北里、怡馨家园等零星成交的楼盘演变成二手房成交热点楼盘。石园东区、仓上小区等地处顺义核心区域的房源均价亦突破万元。

  “地铁15号线动工后使整个顺义区房产市场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是一些计划在望京、酒仙桥、燕莎等区域购房的年轻人分流到顺义的现象非常明显。”链家地产某市场研究人员表示。

  顺义前景整体看好

  对照其他区域的经验,一个新价格起点的出现,必然会引发人们对其是否超过实际价值预期的猜测。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个项目的热销,价格并非惟一要素,就顺义楼市而言,除交通利好,区域综合利好将成为这一价格的支撑点。

  顺义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三个重点新城之一,承担着现代制造业、国际交往、空港物流业、国际展览业、体育休闲和居住的功能,是北京东北部城市化发展的核心,也是未来一个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城市。按照新城规划,到2020年,顺义重点新城规划人口规模为70万至90万人,同时预留达到百万人口规模的发展空间,未来区域对于住宅的需求也将急剧增加。

  与亦庄和通州相比,顺义绿色宜居新城的规划建设将再次推动区域楼市的发展。作为传统的别墅区,顺义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北京唯一的内河温榆河流经顺义区域,潮白河、减河、潮白河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汉石桥湿地公园等大量自然生态景观形成了天然氧吧。

  据记者了解,未来顺义城区除开通M15号线之外,还将兴建另一条南起四惠车站,北至牛栏山火车站的城市轻轨。

  不过,记者也发现,尽管顺义城区目前的各项生活配套比较完备,但是缺乏三甲医疗机构、娱乐设施较少等配套不足,尚待完善。

  本报记者 鲁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