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银行仍“认贷不认房”部分市民打擦边球买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济南银行仍“认贷不认房”部分市民打擦边球买房
2010年05月18日 11:05 来源:济南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想购买二套房,那么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五成,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房地产调控新政出台已有时日,相关细则也在逐渐明晰。二套房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5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又提出,二套房最新认定标准很可能不是单纯地“只认房”或“只认贷”,而是二者相结合来判定。目前,住建部、银监会“认房又认贷”的成文规定并未下发,相关细则也不明晰。记者了解到,像北京等部分城市的银行已开始执行“认房又认贷”的调控精神,在政策出台前,自己率先“摸索”一套具体的实施标准。

  具体到济南,由于房产登记系统与银行征信系统没有联网,我市的银行在认定二套房时仍然是“认贷不认房”。虽然“认房不认贷”新政暂无法执行,但风声日紧,部分有购房需求的市民忙着四处看房,希望在新政实施前按照首套房贷政策购置第二套房,反而在萧条的楼市中点了一把火。

  第二套房认定“严”字当头

  银监会官员上月表示,新的房贷政策不再以贷款记录来认定,而是以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来认定是否为第二套、第三套。这项房贷新政在第二套房认定上“严”字当头,体现出抑制投资、投机的决心。银监会官员同时说,第二套以上住房认定将以家庭为标准,家庭由三种人组成: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

  此前,房贷政策对第二套房的认定向来以是否有过房贷为标准。因此对曾经贷款买过房,但贷款已经结清的客户再次贷款买房,银行也视作首套房。

  据了解,北京各家商业银行已经接到通知,近期将可以进入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查询购房人信息,以执行“认房不认贷”新政。按照通知要求,各家银行将通过“密钥”进入北京市住建委房屋权属交易系统,以了解贷款申请人家庭的住房真实情况,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新政因此被业界称为二套房认定的“根本性颠覆”。

  济南银行称“认房”挺难

  昨天,记者从我市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尚未接到关于“认房不认贷”的相关通知,仍然实行“认贷不认房”。

  记者以购房人身份咨询我市某国有大银行,负责房贷业务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记者已有一套住房但未办过贷款后,很爽快地表示:“没问题,可以按首套房政策贷款。”记者问银行是否会查询本市的房屋登记信息,这位工作人员说:“不会,我们只看个人征信系统,房管局的信息不好查询,而且房屋信息牵涉个人隐私。”

  两家国有银行房贷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认房不认贷”目前没有标准或规定,没法执行。业内人士认为,房产登记系统与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是出于不同的目的,联网并非易事。由于房屋登记信息没有实现全国联网,银行即便是获准查询住建委房屋登记信息,也只能了解贷款申请人在济南市的房产情况,并不能了解在外地有无房产。而且,单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只要购房人有能力归还贷款就可以了,并没有动力去调查他原来是否有房产。

  作为征信管理部门的人民银行是不是会与住建部合作,实现个人征信与房屋登记信息的全国联网互查?人行济南分行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谨慎,向总行请示后表示“目前就这一事件不接受采访”。

  部分市民打擦边球买房

  “认房不认贷”的相关信息经媒体重点报道后,部分原本有购房需求的市民决定紧急出手,赶在新政实施前贷款买房。市民马先生一家三口住的是单位最后一批福利房,一直想贷款买套面积更大的,他告诉记者:“近两个月房地产打压政策一个接一个,我本来想等房价降下来再买房,但第二套房认定的标准如果变了,我办贷款付出的成本可就大多了,尤其是利率,本来可以打个七折、八折,要是算成二套房,不仅不打折,还得上浮10%,一套房能差十几万元,现在不能再等下去了,希望找到一套合适的房子抓紧办贷款。”

  记者从我市部分在售楼盘了解到,由于“认房不认贷”给市民带来的“危机感”,本来已经日渐冷清的楼市“起死回生”,看房的人又多了,而且出手都显得很急迫。

  售楼人员同时反映,担心公积金贷款政策生变也是不少济南购房者快速出手的原因。据了解,北京、沈阳等城市已经收紧了公积金贷款的二套房政策。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