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9.56万户家庭告别棚户区住进新楼房(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抚顺市9.56万户家庭告别棚户区住进新楼房(图)
2010年04月16日 09:15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抚顺市东洲区茨沟棚改新区。郑永争摄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2005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后,辽宁省抚顺市9.56万户住在棚户区的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占城区人口1/4的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以前看着别人住在高楼大厦里,真是眼热啊。”4月15日下午,抚顺市望花区北厚社区居民梁燕对记者感慨,“现在咱也住进了宽敞的新楼房里,彻底告别了苦日子。”

  梁燕今年61岁,是抚顺第一批搬进棚改新居的棚户区居民。

  棚户区的那几十年,连件像样衣服都不敢穿

  走进梁燕家50平方米、两居室的新房子,换了拖鞋,电视、电话、橱柜,每一样电器和家具都一尘不染。

  一边热情地给记者倒水,一边笑着说社区的巨大变化:“旧日子越想越苦,新日子越过越甜。以前遭的罪,现在肯定受不了了。”至今她都还记着那时住棚户区的场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厕所一排人。

  梁燕介绍,1972年,她全家搬到北厚地区,住进了巴掌大的小平房,四口人挤住一间房。没改造前的北厚棚户区,就几个厕所,清早上厕所要排队,要是肚子不好,可遭罪了;吃水也要走老远去排队。下雨烂泥多,下雪路溜滑,家家户户只好在门前垫炉灰。雨天和化雪时,水倒灌,屋内长年潮湿。小区春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肆虐,冬天积雪成山。

  “现在想想,住棚户区的那几十年,真不是人过的日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不敢穿。”梁燕感慨道。

  平均每790户共用一处公厕

  像梁燕这样的情况,在以前的抚顺比比皆是。抚顺棚户区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的建于日伪时期。

  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住房日见紧张。棚户区内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截至2004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棚户区318万平方米,居民10万户、32万人。

  连片棚户区,没有亲临的,难以想象环境怎样恶劣。房龄大都超过50年,破旧不堪,墙体大多开裂,室内阴暗潮湿,夏难抵雨水,冬不御风寒,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

  棚户区居民平均每10户家庭中仅有1.34人有稳定就业,70%以上的居民处于低保及低保边缘状态。居民吃水、如厕等基本生活非常困难。棚户区平均每790户共用一处公厕,93%的居民靠燃煤取暖、做饭。

  增加的面积,每平方米售价600元

  2005年,梁燕家的住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一辈子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成了真!”回忆起来,梁燕现在还很幸福,“当时我和老伴每星期都来看看,什么时候打地基,什么时候盖楼板,什么时候封顶,什么时候安窗户,眼瞅着新楼一天天长高,心里也越来越乐呵。”

  如今,不仅梁燕家中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就连小区环境也换了天日一样。道路宽敞整洁,花草绿树成荫。

  从2004年开始,抚顺开始了大规模改造连片棚户区。制定了符合绝大多数棚户区居民承受能力的拆迁补偿政策,即拆迁原房偿还原面积不收款,增加的面积按每平方米600元收款,产权归个人所有。抚顺根据居民承受能力,设计了45—55平方米的迷你小户型,同时加大了对棚改新区特困群众的救助力度,共筹措资金1236万元,救助困难户11472户。本报记者 何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