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京郊农家别墅事件”应启动问责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评论:“京郊农家别墅事件”应启动问责制
2009年05月20日 08:37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京郊违规别墅群背后利益链:开发商净利5000万

  2006年北京市提出兴建现代都市农业,集游览、休闲、高产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生态园由此兴起。一排排隐藏在生态大棚下的农家别墅拔地而起。今年4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下达封杀令。5月,京郊各区县纷纷酝酿大面积的强拆对策。

  据初步统计,全市至少有1万余栋生态房。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的估算,这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除了这些显在损失之外,众多业主所面临的索赔困境,多方主体的责任纠纷,被破坏的耕地谁来出资复耕等等,都是不容回避的棘手问题。显而易见,遭遇“烂尾”的,决不仅仅是这些生态大棚下的农家别墅。

  从农业生态园到农家别墅的流变,有着强劲的内在利益冲动。“村民受益,业主舒心,开发商和村委会也有利可图”,挂在开发商嘴边的这句话,述说着农家别墅曾经的皆大欢喜。也正因为这样的“多赢”局面,让所有参与的主体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些本应知晓的常识:土地流转还未充分市场化,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容任何名义的逾越。农家别墅在破土动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贴上了“非法”的标签。

  从相关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频遭突破,到各方利益主体的无所顾忌,利益因素不过是“添加剂”。政策的游离不定,监管的时有时无,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其一,相关部门对违规建设的监管缺少即时性。既然是确定无疑的非法建筑,在生态房兴建之初就应给予最严厉的封杀。防患于未然,其实是成本最低、成效最显著的一种管理。让人不解的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生态房从零星的现象,逐渐演变成一种商业投机行为,居然没有遭遇过真正强有力的制止。

  其次,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隐患。关于生态房的政策依据,开发商与相关部门各有说法。在生态房的管理上,各级政府以及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模糊不清,甚至相互打架的现象,相关政策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刚性。这便给资本的介入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最终演化成一个利益涉及广泛的社会事件。

  至关重要的是,负有监管之责的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明晰的态度。从开发商的“巨大想象空间”,到镇政府的“只能政策引导”,再到眼下的“封杀令”,反映出监管部门所释放的信号缺少执行力。镇政府表示,“光叫停就不下10次”,看来是有心无力,其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牵制?

  京郊农家别墅事件,可能还在不同的地方重演着。当务之急,首先是恢复被占土地的耕地性质,继而启动问责制,最后,还应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历史的重演。毕竟,这样的代价太过沉重了。(记者 吴龙贵)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