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企业景气指数止跌回升 房地产强劲复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中国国企业景气指数止跌回升 房地产强劲复苏
2009年07月10日 11:3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分析师认为,随着去年四季度最坏时期的过去,我国经济历经逐步恢复的过程,到了二季度结束时,回升的趋势已经确立。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和制造业PMI等数据均印证了这一点。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一反连续两个季度回落的态势,达到115.9,比一季度回升10.3点;企业家信心指数则站稳临界点(100)之上继续攀升至110.2,且增幅扩大。分析师认为,这两个数据再一次印证了我国经济回升之势已经确立。

  企业景气止跌反弹再证复苏趋势确立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显示,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15.9,结束了前三个季度的连续下落,比一季度回升10.3点。而同日公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则延续了一季度的回升态势,攀升至至110.2,比一季度提高9.1点,站稳临界点之上。

  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显示多数行业回升明显,企业家对企业发展持积极态度,尤以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引人注目。

  二季度,工业企业景气指数从一季度的临界值附近回升至112.0,提高12.2点;其中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也回升至临界值以上,比一季度大幅提高13.3点,位于景气区间的制造业行业明显多于一季度。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128.9,提高13.2点。

  同时,工业、建筑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与一季度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制造业企业家信心得到明显改善,指数为105.2,比一季度提升10.5点。

  对于二季度两项景气指数的大幅回升,东方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高义认为,随着去年四季度最坏时期的过去,我国经济历经逐步恢复的过程,在一季度时,政策刺激的效果还不明显,或者说还未完全显现;而到了二季度结束之时,回升的趋势已经确立,这两个指数和制造业PMI等数据一起,印证了这一点。

  房地产结束五连跌行业泡沫仍存隐忧

  从行业上看,房地产行业是二季度表现最为突出的行业。

  此前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连续五个季度回落,并于今年一季度跌近临界值。而二季度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却明显提高,急升18.7点。而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在一季度时仍为调查的八大行业中的最低值,但二季度该行业信心指数提高了26.7点,达到116.7。

  房地产业景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双双大升,与上半年房地产业的持续恢复密切相关。统计局公布的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呈现高速增长,居民住房的按揭贷款也强劲增长,其中4、5月还出现小幅加速,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对此认为,房地产行业的确有实质利好,有明显的效益,投机者和投资者短期内仍有投资机会,因此企业家抱有如此积极的信心是正常的。

  但他进一步强调,随着新开工和新竣工住房的增加,住房空置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此前五个季度在信贷紧缩环境下,房市景气回落,即使现在回升势头强劲,一旦今后信贷政策产生变化,房屋成交量会出现大幅下降,价格也会回归理性。

  私人部门未明显启动东部回升力度更明显

  多数注册类型的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其中股份有限公司延续一季度的趋势,回升幅度最大,景气指数提高14.1点到125.4;企业家信心指数提高11.8点到113.6。高义认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在去年四季度时,受到经济萎缩的伤害最大,因此调整也最为充分,所以在经济复苏期间显示出更强劲的恢复能力。

  此外,私营企业的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虽有所上升,在二季度进入景气区间,但在位于临界点之上并不高,分别为104.7和101.8;同时以私人企业为主的小型企业的两个指数均在临界点之下,显示私人部门的增长力度和投资信心仍未有明显启动。

  “不过私人部门的运行情况已较一季度有所好转。”高义预计,随着整体复苏趋势的持续,以及外需的继续改善,到三季度时私人部门的改观会较明显。

  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景气同步回升,结束连续三个季度回落的态势;三个区域的企业家信心也均有回升,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家信心回升至临界点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时,中、西部的两指数回升幅度大于东部,而二季度东部显示出更明显的回升力度。对此,高义认为,这说明经济内生型增长的力度得到加强,“今后东部还会继续显示出更强的复苏趋势。”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