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平抑房价需跨越“四座大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评论:平抑房价需跨越“四座大山”
2010年01月08日 09:31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第一座大山:中央政府投资保增长模式

  2009年成功“保八”让政府增加了不少自信,但同时也衍生出了很多负面的问题,比如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房价过高。现实情况是作为经济发展两大动力之一的“出口”虽然已经止滑,但短时间内很难对经济发展起到原来应有的作用,内需虽然在政府的政策刺激下有所好转,但是除了地产、汽车等少数行业的内需需求强劲以外其它行业也指望不上,本来政府指望2009年政府投资以后,民间资本投资、内需、出口一起来接中央政府的接力棒,以便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没有“人”有能力接棒,所以中央政府只有自己继续孤独地前行。

  第二座大山:土地财政

  除了少数沿海省市有高效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与服务业可以为地方经济作为稳定的增长点与税收来源以外,中国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都是粗放的低效的投资保增长模式,主要靠卖地,以及收取相关的费用来保证财政收入。

  所以即使在中央政府多次严肃警示下,仍然出现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合顶风作案,“地王” 现象、“囤地” 现象屡禁不止。要改变现状,还是要慢慢改变过去的以GDP为标准对重要省市领导人的标准,应该更看重地方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效率。

  另外一方面还涉及地方财政改革的问题,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地方的很多财政收入都上缴给了国库,地方政府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财源,比如增值税可以让地方政府多分配点,或者增收物业税,甚至学习欧美地方政府也可以发行政府债券等融资方式。

  第三座大山:企业暴利心态与低效率现状

  或许是伪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或者是过去30年低效的投资增长模式,使得中国大多数企业养成了对政府很依赖、效率低、利润高、抗风险能力弱、无责任状态。

  中国企业30多年来习惯了低效率的生产方式,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伞下土地成本、强拆乱拆,医保、环境污染、税收等发展所带来的成本一直都是转移给了社会、政府、老百姓。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更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放手让企业自生自灭,让其市场化自由竞争,迫使企业承担市场竞争必须承担的成,摒弃原有的暴利心态,提高效率,改善管理,竞争激烈了房价自然不会飙升。

  第四座大山:老百姓浓厚的城市情结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中国人,对大城市有着非常浓烈的情结与欲望。平民百姓大概分为四个阶层:城镇中生活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受过良好教育的部分未婚青年;中产为主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主体;进城的农民工。每个阶层对自己要有个定位,有的群体没有必要非往大城市转,客观说大城市机会多,但是竞争激烈程度也许远远超过机会,政府不可能为你们每个人都修建廉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受过良好教育的部分想结婚的年轻人也需要量力而行,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很累。城市扩容、郊区化发展以及缩小大小城市的差距也许会是平抑房价的不错选择。

  □howally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