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熊市抄底“补仓” 约三成房企着急拿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房企熊市抄底“补仓” 约三成房企着急拿地

2010年06月25日 14:3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土地市场较为活跃,着急拿地的房企约占三成左右,除了通过土地出让的正式途径外,不少实力房企还在通过并购等其他形式抄底拿地

  -本报地产评论员 李汇丰

  在楼市新政和传统淡季的双重影响下,近期南京楼市表现可以称得上惨淡。不过,手上有钱的房企,并不十分着急,一方面房价没见实质性的下降,另一方面,一些房企开始频繁关注土地市场,希望乘着淡市抄个底,充实一下自己的“粮仓”。

  实力房企挺进土地市场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一年前,当时的土地市场是众多央企抢地的舞台。在南京,保利、中冶、华润、中粮、招商局等实力房企都加入了拿地阵营。在当时的形势下,不少中小型房企可以说是一地难求,有的企业虽然参加的土地拍卖会不少,但是却寸土未得。进入2010年后,由于政策要求,不少央企退出房地产业,而仍在业内的央企也一改往日高调的作风,一掷千金拿地的现象少了很多。与此同时,新政后市场惨淡,不少楼盘销售不畅,再加上部分开发商对后市不看好,导致土地市场的热度大减。

  但是一些“手上有钱,锅里不愁”的房企觉得现在正是抄底拿地的好机会,因此开始积极找地,储存粮草。

  南京积极拿地的开发商也不少。3月底,南京两家房企高科置业与建发集团成功“阻击”央企,在仙林和城南各抢到一幅地块。随后,5月7日,朗诗地产与江苏安家利置业分别在栖霞区和西善桥各竞得一幅土地。6月初,中电熊猫置业20秒抢下城北准地铁楼盘地块;月底爱涛置地又在溧水拿地。这些还仅仅是通过正式的土地出让拿地的,更多房企正在通过并购等方式在土地二级市场拿地。

  瞅准淡市土地价格走低

  虽然有了一些斩获,但对于更多渴望拿地的公司来说,目前市国土局推出的地块显得有点杯水车薪。“现在很多公司委托我帮他们找地,我们公司这块的业务目前很火。”合富辉煌南京公司董事邓永忠表示:“南京土地市场今年比去年热闹了许多,在城北、江宁、河西,不少开发商有拿地的打算。” 据邓永忠透露,这些找地的开发商中,不乏一些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买家,甚至有排名全国前三的房企。

  在一家地产专业论坛中,有业内人士发帖称:拿下凤凰西街地块和妙乘庵地块后,南京中海地产仍在找地中;在排出一系列拿地计划后,南京万科公司也将加快拿地步调。

  “新政后是一个拿地的好时机。”朗诗集团南京区域总经理金钟的思考,代表了不少开发商的想法。“我们今年拿地是比较理智和谨慎的。如果那块地在一季度拍卖,可能楼面价会破万。而正是新政的出台,让这块地价维持在理智的价格上。”

  除了房企在找地,其他一些资金实力充裕的企业也希望借此机会挖到一勺羹。“最近很多有实力的企业都在看地,虽然他们以前不是做房地产的,但都看好新政后抄底的机会。”在南京本土房企工作的刘经理表示,由于从业时间长、人脉较广,他业余时间会帮一些企业去找地。“现在求购土地的企业非常多。这周我就接到了9个客户,想在南京拿地的有6家,有的规模还不小。”

  约三成房企着急拿地

  从笔者了解到的土地求购信息中可以看出,求购方几乎都强调自己“不差钱”,诸如“求购南京住宅用地。10个亿以内,资金没有问题”、“某房地产开发集团欲寻南京中心区域小规模项目合作开发,资金实力雄厚”等信息近期频繁见诸于各专业网站和论坛。对此,朗诗金钟认为,这是由于很多房企去年没拿到地、没有动用资金储备,而这反而成为了今年新政后房企能够抄底拿地的一个先决条件。

  “钱多地少,是今年土地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南京市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表示,由于企业找地需求旺盛,他们促进会特别搭建了一个南京房地产土地交易和项目合作平台,这个平台是推动房企的土地交易及项目合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解决房企找地难问题的。据张辉统计,目前南京的开发商中,有迫切拿地需求的房企占到30%左右,有拿地意向且比较关注土地市场的不低于50%。

  “2010年必然是大企业的天下,中小企业或将以合作的方式寻找出路。”江宁区房产协会秘书长、中浙房地产总经理张国安断言。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