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进入冲刺 开发商气定神闲专家看法不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楼市进入冲刺 开发商气定神闲专家看法不一
2009年11月12日 14:25 来源:郑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购90平方米以下新房“零契税”、二手房交易中营业税征收时间由“5年内转让的普通住宅”变为两年、两年以上住房转让个税返还40%……2008年,针对低迷的楼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其中部分优惠措施到今年年底就将截止。如果优惠终止,会对开发商、购房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购房者抉择实难

  近日,针对优惠政策即将到期,是否还会继续,是否需要继续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购房者、开发商以及银行。

  从各地报道信息显示,从10月份开始,很多购房人开始抢搭“末班车”,而郑州对这一政策的反应相对滞后,在位于航海路和工人路交叉口的某售楼部,记者采访了前来看房的张玲。当记者问起对这个优惠政策即将到期有何看法时,张玲却声称自己并不知道这个优惠政策即将到期,“就算是到期我也要慎重考虑,毕竟房价还这么贵”。

  在航海路和未来路交叉口的某楼盘,记者帮购房者李新生算了一笔账,2008年一套价格为100万元的房子,需要缴纳的税费如下:营业税2.2万元、个税0.4万元、契税0.6万元,合计为3.2万元;一旦营业税优惠政策取消,各种税费将分别升级为营业税5.5万元、个税1万元、契税1.5万,总计8万元,需缴纳的税费增加达150%。李先生有些犹豫,在离开时他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还是等等再说吧。”采访中了解众多购房者对现在是否出手难以选择。

  开发商气定神闲

  如果没有新的延长政策出台,今年的“政策红包”即将到期,而对于购房者而言,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可能会为房子支付更高的成本。按照目前郑州的地方优惠政策,契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一旦取消,市民明年买卖一套100万元的房屋,将会增加几万元的税费。

  而与难以抉择的购房者相比,开发商却显得气定神闲,“目前并没有过分关注这些优惠政策是否延期的问题,因为目前将要到期的政策中,对开发商的直接冲击不如对购房者明显。”一开发商这样告诉记者,在救市政策中,针对开发商的一些“延期支付地价款”、“延期支付土地增值税”等的优惠,均是未明确执行期限的,这意味着,如果国家没有进一步的收紧政策出台,这些有利于开发商的宽松政策仍有可能在明年继续执行。

  于是,各大开发商近期在土地拍卖市场上毫无收敛的意思,年底楼市也未见有促销快跑的迹象,开发商仍显得气定神闲。

  专家看法不一

  “优惠政策令大多数购房人受惠,也让开发商、房屋中介公司创造了历史最佳业绩。如果取消,明年楼市是否再次低迷很难说;如果不取消,眼下高涨的房价和购房热情过热也是隐忧。”河南省财经学院教授刘社认为。

  王牌企划董事长上官同君则认为,政策频繁修改会给投资者带来无所适从感,如果宣布优惠政策不延期,楼市交易量短期之内肯定会大幅度上升。对比国外的政策,他认为营业税优惠政策不应取消,应制度化,长期稳定下来。他强调,并不只有“自住”才是真实需求,需求是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也是需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说:“2008年年底出台的一些全国性房地产优惠措施,部分可能会改变,2010年各省房地产调控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北京等房价比较高的城市,可能会对稳定房地产的政策进行微调,鼓励提高房地产投资和自住型消费;湖南等二三线城市由于房地产市场复苏周期慢于一线城市,可能会顺延2008年年底的优惠政策,或采取更为激进的扶植性措施。”

  相关链接——

  多省将延长楼市优惠政策

  据了解,房地产交易税费及按揭的“阶段性”优惠政策年底将到期,对于是否调整,已有部分省份表示,把优惠政策延续到2010年末。

  一份最新市场报告显示,受优惠政策即将取消的影响,国内主要城市大户型房屋交易出现下滑,这已引起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注意。

  最近,湖南、吉林等省份分别通过不同方式向开发商表示:2010年当地省级政府出台的房地产优惠政策不会取消。

  广东:

  房地产优惠政策应否延续

  鉴于广东、广州的楼市的情况,优惠政策是否应该延续,房地产专家们的看法不一。

  广东建设部门目前暂时没有向政府提出延续优惠政策的建议,广州市房管部门只是表示会执行省里的政策。不过,据接近建设厅的人士透露,省里还是倾向于优惠政策能继续延续下去。

  深圳:

  部分银行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四成

  继北京、上海、广州后,深圳也要“取消二套房贷优惠”吗?笔者走访深圳近10多家银行发现,近一半银行的部分网点已明确表示二套房贷利率上浮了10%,且需要首付四成。 (黄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